全球化4.0时代各国该如何合作共赢
时间:2019-07-03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现在最急迫的是,如何围绕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建立全球信息技术新国际合作组织,遏制利用技术优势欺凌或侵害他国主权的贸易霸权主义行径,推动全球实施公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战略,尊重多元化,让全球化4.0真正造福全人类。

作为观察世界经济的窗口,每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是破解全球化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平台。而7月1日在大连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三届新领军者年会(2019年夏季达沃斯)以“领导力4.0: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为主题,让全球大多数国家政要与商界朋友一起就工业4.0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立新国际公共关系规则有效互动。“全球化4.0”概念半年前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半年后“领导力4.0”成了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核心词。从“全球化4.0”到“领导力4.0”,表明在进入全球化新时期的大背景下,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发展遭遇与日俱增的严峻挑战,新领军者们除了对全球化“怎么看”的宏大叙事,更着眼于“怎么办”的务实选择,致力探寻与新型全球化相匹配的领导力与合作方式。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全球化4.0正在进一步引导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Schwab)说,“我们正在进入全球化的一个新时期,我们称之为全球化4.0。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塑造未来的全球合作。”工业4.0是德国科学家提出的一个产业革命新概念,是指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工程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工业4.0通常分为智能工作、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部分,几乎涵盖了人类现代工业生产与销售的各个层面。第四次工业革命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出现,网络物理系统将通信的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与此同时,生物、物理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改变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而全球化4.0是指技术进步以指数化速度推进,服务行业贸易壁垒被消除,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数以亿计的服务业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和数字技术推动的“远程迁移”趋势冲击。

事实上,全球化4.0是全球化的自然演进。全球化1.0可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当时正是得益于这一贸易网络,商品货物才能在世界自由流通。全球化2.0则由英国和美国主导,生产方式的变革引领人类进入了公共交通时代。随后,全球化3.0致力于建立基于规则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影响了全球供应链。而全球化4.0时代致力追求经济的公平与可持续增长。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带来技术创新,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大的挑战,包括隐私权、公平权、就业、难民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增长和公平脱钩的现象,需要把全球化推向新阶段。

再清楚不过,全球化4.0是个更需要全人类合作的新时代,世界各国只有更广泛、深入地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现在最急迫的是,如何围绕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推出全球工业4.0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建立由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积极参与的全球工业4.0具有领导力和号召力治理框架,或全球信息技术新国际合作组织,把培养灵活行业领导力、实现技术领导力、保持经济领导力和提升负责任领导力作为全球信息技术合作的重要目标,消除彼此间合作隔阂与争端,尤其是抑制利用技术优势欺凌或侵害他国主权的贸易霸权主义行径,推动全球公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战略实施,让科学推动、和谐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让全球化4.0真正造福全人类。

为此,施瓦布提出了全球化4.0三大原则:第一,必须更加可持续。现今的经济模式正在给环境带来损害,此时,遵守《巴黎协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共同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环境挑战。第二,必须更具包容性。“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互联互通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通过推广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世界繁荣。第三,必须依靠多方协作,尊重多元化,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治理方式。各国在注重本国发展时也要关注其他国家的利益。

多位中国学者认为,在全球化4.0时代,中国将发挥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早在2017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为28.57%,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代替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角色,而科技创新已成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计算机这些技术的突破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促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大大提升。而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硬科技创新,中国需要紧紧把握住两个机遇:一是通过信息技术让许多传统产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二是运用巨大的数据库和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力,争取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有新的建树。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区域合作,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迄今中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还可以把一大批没有参与到全球化进程发展中的国家拉进来,共享全球化4.0带来的红利。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