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研究部
本周宏观经济主要变化如下:
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打开下半年基建发力的空间。《通知》
有两项政策突破:一是,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可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二是,在合规前提下隐性债务平滑不再被认定问责。这两项政策突破有望使得重点基建项目得到加速推动,隐性债务平滑也有望扩大范围。但政策具体的刺激力度取决于如何认定“重大项目”、以及债务平滑机制被推广的程度,这两点都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其把握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下行的压力,短期可能主要是对冲,而非强刺激。在基建获得“蓄力”的情况下,需要警惕其对银行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额度形成挤占。
2、本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量同比跌幅进一步收敛,工业生产继续呈修复迹象。受基建发力预期刺激,南华工业品指数小幅回升,仍处较高水平,但同比增速已回到低位,对PPI的推动作用并不强。主要钢材社会库存出现回升,显示钢材需求趋弱。
5月生猪产能继续下降,酝酿后续大涨风险;不过,农业部表示夏粮收获近八成,丰收已成定局,粮价前景较为稳定。
3、楼市监管政策再放收紧信号,房地产调控放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1)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违规资金通过信托流向房地产行业开始进行新一轮严查;2)6月初有消息传出,多家企业的债券、ABS发行被暂停;3)6月13日,郭树清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严厉指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风险,也释放出房地产调控不放松、融资可能收紧的信号。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和房地产投资均已呈现放缓,需谨防房地产销售失速及政策高压导致资金来源收紧过度。
4、央行周三开始推出28天逆回购操作,凸显央行维稳跨半年资金面的意图。本周尽管整体资金面保持宽松,但非银金融机构“资金荒”的局面却明显发酵,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主体信用及质押券的要求急剧趋严。周一,央行对锦州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提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CRMW)提供信用增进,受此利好,本周AA+主体评级的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有较明显恢复,但AA及以下评级存单发行依然困难。周五央行宣布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元,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央行虽施以援手,但预计难以扭转流动性分层和风险偏好下降的调整趋势。
5、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反应已经钝化,5月20日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成了一条直线,离岸和在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也保持在很小的波动区间内。周四央行宣布将于6月下旬再发行离岸央票,体现央行短期维稳人民币汇率的意愿。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将高度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