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专题报告:公积金制度改革亟待推进
时间:2019-06-12 00:00:00来自:字号:T  T

公积金制度曾发挥积极作用,但当前已暴露出诸多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本质是一种强制性互助型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保障制度,在我国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早期阶段,对于支持住房建设、提升职工住房支付能力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在规模和效率均更优的商业性房贷已十分成熟的情况下,公积金所发挥的作用已大大降低,并且暴露出诸多问题:

1)公平性不足:虽为普惠型,却仅覆盖小部分人群,且明显集中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制度对中低收入人群支持不足存在误伤,对高收入人群却存在误惠,加剧收入分配不均。

2)效率性欠佳:偏离制度设计初衷,强制缴交致缴存额高,但使用率一直未见改善,同时存在总体效力不足、边际效率递减等问题。

3)外部性负效应:各地封闭运行的模式不利于劳动力市场自由流通;内部风险可能向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体系传导。

4)资金安全风险:“存贷取不对称”的先天制度设计缺陷放大了资金头寸风险;各主体责权利不对等可能引发资金风险;多头监管亦是难题。

国际成熟市场上住房金融保障体系的经验总结

对公积金改革的思考不能就事论事,而应置于公共住房制度构建的大框架下。国际上,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决定,亦不论政策工具如何选择,成功的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无非是在需求端提升支付能力、在供给端加大有效供应、在资金端改善投融资渠道、在监管端防控系统风险。不同点仅在于各国特点、难点、痛点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或构建制度环境、或提供信用背书、或清除机制障碍、或投入有效资源。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路径

我们认为中国应兼容并取新加坡政府全方位统筹模式和美国政府信用背书下的市场化模式,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体制,即“商品房+公共住房”双轨并行、以真REITs等资产证券化路径打通投融资渠道。具体而言:1)需求端:依托商业银行系统,注入政府信用,构建差异化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体系;2)供给端:地方政府让渡地价,并直接主导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管理;3)资金端:推进以REITs为核心的资产证券化以实现融资造血,MBS亦应大力推进(特别是针对符合政府增信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按揭贷款);4)监管端:构建独立、严格、系统性的住房市场监管机制。

上述框架及措施兼顾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和公共住房问题,效力远大于当前公积金制度,且效率和公平性更优。因此,我们建议改革并最终取消公积金制度。可先从下调缴费率着手(逐渐将缴费率降至零,即逐步取消公积金增量),这既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释放购买力,也有利于降低一般企业负担、增加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对存量余额部分,可以让职工选择缴税后全额提取销户或全额免税并入个人社保账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