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周报:“滞”、“胀”与预期
时间:2019-06-04 00:00:00来自:字号:T  T

核心观点:

宏观经济与政策:

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49.4,预期49.9,前值50.1;官方非制造业PMI54.3,预期54.3,前值54.3。1-4月月度错位效应消失,5月PMI再度进入回落区间。分项来看:

1.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46.5,环比回落2.7个百分点。

2.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7与49.8,分别回落0.4与1.6个百分点。

3.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8,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需求疲弱导致出厂价格回落更为明显。

4.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继续回落,去库存仍在途中。

分析:

在货币与财政的双重作用下,一季度国内宏观经济显示企稳迹象。但随着流动性退潮以及“贸易谈判”前景不明朗,预期再度悲观,4-5月宏观经济重陷泥淖。除了5月继续走弱的制造业PMI以外,4月制造业投资快速回诺,企业利润增速承压明显,出口尤其是对美出口增速如期快速下行。金融方面,宏观融资数据反弹进入混沌期,银行业爆出央行接管事件。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近期央行流动性较为宽松,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投放资金超4300亿元,DR007下行较为明显,收于2.63%。

市场一方面预期宏观转弱,一方面预期通胀的上行。在“猪瘟”的推波助澜下,本轮猪周期来势汹汹。猪肉价格,这个CPI结构中最活跃的分项从3月开始以后将持续推高CPI,3月、4月猪肉CPI的绝对值分别为105.1、114.4。而由于天气影响,蔬菜水果价格等其它农产品价格也有明显上行。输入性的油价上涨使中下游行业利润下降,成本推动使得工业品的通胀预期重回。类滞涨”这一美林时钟最差区间成为最核心的预期,近期股票、债券均表现较为低迷,商品表现则相对较好,市场逐渐交易这一逻辑。

但我们认为,总量上的“滞”或持续,原因在于前三轮库存周期的复苏在于地产周期,本轮地产产业链受制于杠杆,而制造业产业链受制于外需,基建产业链受制于资金,新动能尚未出现,总量上的复苏或较弱。

“胀”多为短期或结构性因素,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行主要是产业链的因素,既不会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量,对货币政策的施行也没有干预。油价的上行主要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球的宏观基本面都是趋弱的,原油的需求难有大涨。供给尤其是非经济因素带来的国内的供给减少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但这又并非中短期因素,且难以预期。总结起来,通胀的短期强势不足为虑,宏观经济增速能否以一种较好的结构回暖仍是最大的问题。

资产配置:

股票:利空逐渐消化,上周股指有所反弹,上证指数上涨1.60%,创业板指上涨2.76%。交易量有所放大。当前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合理位置,企业盈利增速成为中长期的核心变量,相对于宏观经济,上市公司企业盈利有望受益于结构性改善而保持较高增速。我们认为,此时的权益类资产是比较便宜的。但短期的扰动明显增多:1.美国经济衰退乃至美股大跌的风险不可小觑;2.“贸易谈判”的结果变得更加不确定。一个表观的特征是海外资金近期大幅流出。

利率与商品:十年期国债利率收于3.275%,DR007收于2.6308%。南华工业品指数全周下跌1.24%,原油跟随外盘再度出现明显下跌,前期强势的黑色系商品野有所回调。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