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最高达10%以上,而在2018年3季度,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甚至降为-1.1%。中国经常账户的持续下降甚至为负究竟会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般而言,一国经常账户持续缩小是其利用国外商品资源能力增强的体现。但从一国国际收支出发,如果经常账户顺差持续减少,则要么在保持金融账户稳定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持续减少,要么在保证外汇储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在金融账户项持续流入。而金融账户持续流入的一个现实条件就是人民币需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人民币具备吸引力的条件主要有二:价格有弹性和进出要自由。但汇率的过度波动则会造成国际收支风险。这需要一定的外汇储备来干预汇率过度贬值带来的风险,但是,一味靠外汇储备的干预稳定汇率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汇率形成机制。基于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结构相对合理以及各类价格体系(比如利率体系、资源价格体系)弹性充分的市场化汇率才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正确姿态”。除了发生极端情况之外,汇率的弹性主要应由市场决定。增强汇率弹性与汇率的健康稳定不仅不矛盾,而且是汇率健康稳定的长效解决机制。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建设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人民币外汇市场。第二,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勇气。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波动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压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