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稳内需当考虑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关税上升冲击中国经济,借此机会加速房地产的市场化改革并以此稳定内需不失为合理选项。房地产一直以来是被限制最多也最重的行业。然而,中国城市化进程还远未结束,与其通过限制需求的权宜之计控制房价从而导致市场扭曲的不断加深,不如遵从市场规律,加速房地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直面问题,深化改革
高房价是供给严重不足且结构失衡的结果,深层次问题源于地方财政对房地产过度依赖以及公共住房有效供应缺位。我们认为,包括限购、限贷、限价围绕需求端的调控政策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房地产市场深层次改革势在必行,重点是放开供地、让渡地价、放开需求限制、重构公共住房,这于长期而言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于短期而言有效拉动内需从而维稳经济有“一石二鸟”之效。
探索可持续的公共住房供应路径,尽快建立真REITs对房地产的改革既要放开供应、也要放开需求。那么有没有可能在房价平稳的前提下扩大市场供需?我们认为“商品房+公共住房”双轨并行、建立真REITs打通投融资渠道是适合于中国最优路径。地方政府原则上可以低价或无偿提供公共住房建设用地,建设资金可先期以财政支持或借款方式筹集,建成的公共住房原则上只租不售,打包资产发行REITs,从而实现融资再造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REITs在中国酝酿讨论十余年而未能成行,与无法突破税收安排有直接关系。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REITs相关税收安排的政策改革,参照国际通行标准予以适当税收减免。
公积金制度改革亟需提上日程
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体制改革早期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该制度在诸多方面都暴露出较大问题。作为一种强制储蓄制度,当前职工和单位平均实缴比率均已达到10%(加总为工资额的20%),但实际提取使用却不甚容易。目前公积金余额已超过5万亿元(比社保余额还多1万亿元),主要以银行存款的低效方式趴在职工个人专项账户上。这显然对于降低储蓄率、提振消费十分不利。此外,不同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的公积金差异较大,国企和高收入行业缴纳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
因此,我们认为需要检讨公积金制度今后是否仍有长期存在的必要。短期内可先逐步下调缴费率,这既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释放购买力,也有利于降低一般企业负担、增加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我们测算公积金缴存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为企业减负约1100亿元,同时增加职工实际可支配现金1100亿元。从中长期的维度看,取消公积金制度应是明智之举。可以尝试逐渐将公积金缴费率降至零,也即取消公积金增量。对存量余额,可以让职工选择缴税后全额提取销户或并入个人社保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