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止住了持续放缓的势头,特别是3月份多数指标好于预期。市场的预期在不断改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
富国大通副总裁李大治认为,从整个一季度数据来看,经济运行是开局平稳、稳中有进的。增速止跌企稳,主要动力是3月经济全面回暖,投资、零售、出口和工业增速均比1-2月加快。但是,李大治也提出,也要看到经济回暖势头还并不稳固:3月当月投资主要依赖房地产拉动,基建投资仍然乏力,制造业投资持续减速;消费增速仍在低位,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出口总体持续减速,而且仍面临减速压力;工业增速大幅反弹的主要动力是采矿业增速加快。
总的来说,这些数据的波动变化都在预期范围内,但是有一项数据却远超预期: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3月社融增量反弹至2.86万亿,较前值翻了约4倍,明显高于之前市场1.85万亿元的预期,也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58万亿元。整个2019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去年同季度多增长2.34万亿元。
李大治认为,社融数据的急速增长是宽信用政策的效果初显,对于目前在波动的市场来说,关键在于金融数据能否持续抬升,根底更在于实体经济能否持续进行自我修复。从社融结构来看,信贷总量增加带动社融超预期,尤其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较去年同期增长,三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有所回升。另一方面非标融资有所回暖,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宽信用的拐点回升。综合来看,这是供给端年初传统信贷投放冲规模和宽信用助推小微民企融资合力的结果,也是基建发力、企业生产意愿恢复、提升融资需求的体现。
同时,3月末,M2余额188.9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0.4个百分点。此外,融资显著增加也推动企业现金流状况改善,3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末高2.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9万亿元,同比增长3.1%。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733亿元。M2随社融同步回升,M2和M1剪刀差较一月和二月进一步缩窄,也反映出实体流动性正在修复,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在好转。
另外,4月18日,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在中南海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由于中办直接对着最高领导人,由中办出面召开座谈会并公开发布消息是十分罕见的举动。李大治认为,通过这个罕见举动与新闻稿可以感受到:中央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进一步提升,并考虑全面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二是中央认为支持民企工作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工作,而是涉及到各方面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发力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