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各地争抢人才是好事还是坏事?
时间:2018-10-31 00:00:00来自:腾讯财经字号:T  T

[摘要]促进劳动力高效配置不是诉诸于各地的差异化政策,而是在国家层面推动各地取消各种吸引人才的非常规举措。

腾讯财经《灼见》特约作者陈建奇(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世界经济所副所长)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推出人才引进政策,不仅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奖励,而且大幅度放宽落户条件;不仅在不同省市之间进行人才竞争,而且在同一省市内部的不同县区进行竞争。有些评论将本轮人才竞争戏称为人才大战,这是地方政府展开竞争的新的表现形式。

从理论上看,劳动力、土地及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人才大战本质上将影响劳动力市场要素配置效率,通过劳动力渠道影响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进行人才大战,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获得高素质人才,提升人力资本存量,由此推动经济发展。世界主要国家也经常进行人才的争夺,体现了人才大战的合理性。

关于如何提升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的问题,经济学理论揭示的政策重点是取消限制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壁垒,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然而,当前地方政府人才大战并非朝着一体化的方向推进,而是各自为政,这不仅可能无法提升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还可能增大劳动力市场不稳定性。

结合当前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的相关举措来看,人才大战可能诱发五大风险。

一是弱化地方政府培养人才的动机。培养人才是一件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有些地方通过很长时间及很大代价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但有些地方通过优惠政策在短期内就轻而易举引进了其他地方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抢人显然更加备受青睐,人才大战将引发地方政府抢人而不是育人之争,大幅度降低地方政府培养人才的动力。

二是加大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问题。劳动力市场具有自我出清的内在规律,全国每年用人单位发布各种岗位招聘信息,求职人员根据自我专业背景及经验等方面应聘合适的岗位,市场会自我调节逐步形成供需平衡。但人才大战可能导致大量的人才固化到那些提供大量优惠的地区,但相关人才可能并不满足相关地区的产业用人需求,结果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的局面。

三是诱发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出现拐点,全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着劳动力的增量收缩问题,但在机器人等大规模运用之前,经济持续扩张客观上需要劳动力规模的不断增长,当前人才大战加剧地方政府之间对人才的非市场化的配置,由此可能引发全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

四是滋生劳动力流动的非理性行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就业的人员,按照职业规划及专业素养诉求,会不断学习及实践以提升自身的生产率水平,既实现工资等自身工作回报,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人才大战通过住房等激励手段吸引人才,客观上会对劳动者的预期回报产生外部冲击,促使劳动力因为优惠政策等问题出现剧烈的非常规流动。

五是强化户籍制度的作用。户籍是造成劳动力二元结构的重要因素,但当前人才大战仍然与户籍挂钩,通过落户作为重要条件吸引人才,显然会提升社会对于户籍的关注和重视。地方政府可能因此继续强化通过户籍与公共服务挂钩,户籍的作用可能不是减弱而是增强,结果将对未来户籍制度改革形成制约,客观上对劳动力要素流动构成阻碍,对于城镇化等重要战略形成制约。

综合来看,当前全国各地都将产业转型升级放在突出地位,但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向仍不明确。传统产业调整面临着减员增效的压力,鱼龙混杂的新兴产业面临着对各类人才的强烈需求。可以预计,劳动力市场供需波动将呈现常态化,客观上加剧地方政府对人才的争夺,但这种状况不仅可能无法优化劳动力配置,反而造成新的不稳定性。对此,促进劳动力高效配置不是诉诸于各地的差异化政策,而是在国家层面推动各地取消各种吸引人才的非常规举措,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由此才是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占优策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