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即将触顶回落 通胀压力温和可控
时间:2018-10-16 00:00:00来自:腾讯财经字号:T  T

[摘要]从下一阶段的走势来看,预计9月份CPI将成为全年高点,后期将渐进回落,PPI则在去年的基数偏高的基础上继续回落,通胀压力温和可控,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腾讯财经《闪电评论》特约作者王静文(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据统计局公布,9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达到近7个月来的最高水平。P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回落至近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CPI分项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显著高于上月的1.7%,并回升至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成为推动CPI继续反弹的主要因素。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4.6%,显著高于上月的4.3%,环比上涨9.8%,高于上月的9.0%,寿光大水、沿海台风等自然灾害使鲜菜价格继续走高。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上月继续收窄2.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3.7%,连续第4个月环比上涨。8月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使猪肉供给减少,且贸易摩擦推动大豆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预计后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仍然充足。

CPI中的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受油价上调影响,交通和通信类同比上涨2.8%,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房租价格高位持稳和水电燃料涨幅加快推动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2.6%,同样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衣着价格、教育文化和娱乐环比涨幅都有所扩大,但低于去年同期,同比涨幅分别回落0.1和0.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服务受药品调价影响环比涨幅收窄,同比涨幅由4.3%大幅回落至2.7%。

受9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石油、天然气价格重拾涨势推动,9月PPI环比上涨0.6%,这是今年以来最大的环比涨幅,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0%,因此同比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至3.6%,连续第三个放缓,继续处于下行通道。主要分项中,9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6%,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8%,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从下一阶段的走势来看,预计9月份CPI将成为全年高点,后期将渐进回落,PPI则在去年的基数偏高的基础上继续回落,通胀压力温和可控,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们可以从需求因素、货币环境、通胀预期和技术因素四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当前的总需求并不强劲。我国此前几轮物价上涨基本上都同经济快速增长相伴而生,更多属于需求拉动型,如果缺乏需求端的支撑,物价很难出现飙升。目前我国投资和消费整体疲弱,经济景气度并不高,下行压力之下,物价难有表现。

其次,货币政策继续维持稳健中性。国庆节期间央行决定实施年内第四次降准,货币政策在边际上有所宽松,但决策层不搞“大水漫灌”并严控地方新增债务规模的导向,使得通胀形成的货币环境也不具备。从历史经验看,M1增速变动对CPI波动存在领先作用,但M1目前继续维持在中低水平,且已连续7个月低于M2,继续对物价形成压制。

再次,通胀预期仍在低位。据央行调查,今年三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预测未来物价上升的比例为31.8%,较二季度上升4.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近期百度指数中搜索CPI和通货膨胀的热度在10月初曾有所升高,但近期已明显回落,民众的通胀预期并未明显升温。

最后,技术因素不支持物价走高。CPI分项中,鲜菜、鲜果的价格上涨明显具有短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其影响或逐步减弱。而且,四季度翘尾因素将逐渐减小至0,进而拉动CPI和PPI同比涨幅走低。

尽管今年后几个月CPI和PPI会以回落为主,通胀压力并不显著,但未来的物价走势和民众的通胀预期仍然值得密切关注。由于猪价粮价存在上涨基础,能源价格和房租价格继续向下传导,再加上汇率可能继续弱势,这些因素都可能在明年推动物价走高,并加重民众的通胀预期。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以更为精准的监管、更为全面的统筹,在稳增长的同时,维护好市场秩序,管理好市场预期,防止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避免出现“滞胀”的最坏情形。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