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需要政府、个人与社会资本共同努力
时间:2018-09-12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大量资金,只靠政府和产权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引进社会资本。在开发修复文物的同时,还要遵守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在近日举行的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上如此表示。

励小捷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传统村落大量且迅速消失;二是许多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地缘、血缘构建的社会连接纽带逐渐瓦解,加速了空置建筑和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三是保护资金严重不足;四是产权人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的观念缺失,老屋居住质量差,产权人自主修缮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传统村落保护资金问题,励小捷特别提到,从国家财政层面来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住建部门给每个村落300万,但这部分资金,基本上不是用来修房子的,而是用于修建道路,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另一部分是国家文物局启动的国保、省保集中连片的传统村落修复工程,每个村落将有800万到1500万,但入选资格非常严格,范围很小。“目前真正能够修到文物本体上的资金尚无落实,当然也有地方通过商业开发的渠道,让商业资本进入搞民宿、整体的租赁,但是面上的资金并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机制和渠道。”

励小捷指出,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大量资金,光靠政府和产权人个人是达不到目的的,这就需要引进社会资本,引进市场机制。但同时也要有所底线,在开发修复文物的同时,要遵守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比如整体性保护,真实性保护等。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