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0%。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称,从环比看,暑假出行高峰,需求增加,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4.5%、7.9%和2.2%,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是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从同比看,非食品价格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1.9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2.7%和25.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PPI环比、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长江宏观赵伟点评称,假期旅游需求带动CPI非食品上升,年内来看,猪肉价格、贸易摩擦等对CPI的影响或相对有限,CPI通胀压力可控。5月以来,猪肉价格阶段性反弹,主要受生猪出栏量季节性下降影响。年内PPI拐点已现。基建投资结构性发力,对工业品需求可能弱于传统周期,可能延缓PPI下行节奏、但较难改变下半年PPI下行趋势。
招商宏观张一平团队认为,7月CPI同比出现抬升预计难以持续,通胀因素仍不是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从近期涨幅较大的猪价来看,目前1-7月生猪均价仅为12元,相比2017年均价15元仍有较大距离,预计今年全年猪价对CPI同比的拖累幅度大约在0.2个百分点。目前来看,年内通胀的不确定性可能主要还是来自于贸易摩擦对于大豆等相关产品的进口,仍需持续关注。重申2018年温和通胀、全年CPI同比高点难破3、通胀仍不制约货币政策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