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减税力度不足以激活实体经济
时间:2018-08-06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表外融资收缩,基建资金从何而来?

长期以来,基建投资对于投资和经济增长起着逆周期调节的关键作用。例如,自2012年以来,投资和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基建投资则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然而,2017年以来,在中央对地方债务强化监管、清理大跃进式PPP项目影响下,基建投资的同比增速在今年上半年降至7.3%的新低。

因此,在中国经济和外需面临下行压力之下,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国常会更是明确“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资金支持方面也要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那么,基建投资的资金究竟来自哪里呢?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非标融资还可能持续收缩,因此,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更多来自于下述两方面。

一方面是预算内资金。2018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2.3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1%,其中基建支出预算数为4346亿元,同比增长了10.2%。可见,在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财力困难之时,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重点基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较大。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券融资。2018年财政预算方案明确,今年地方财政赤字规模为8300亿元,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1.35万亿元,全年地方债净发行规模2.18万亿元,加上今年地方债到期规模8389亿元和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258万亿元,2018年地方债发行总规模约为4.74万亿元。然而,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仅为1.41万亿元,同比下降24.2%。要完成全年发债目标,下半年地方债发行将超过3.3万亿元,这些资金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支撑。

上半年税收超预期增长的根源是什么?

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环境下,上半年财政收入仍然超预期增长,受到社会各界诟病。具体来说,在上半年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了14.46%,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规模分别为23928亿元、33600亿元、6869亿元和8127亿元,同比增长16.61%、17.43%、12.82%和20.34%,均显著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长(9.98%)。为何在经济下行、减税政策预期之下,各主要税种收入还大幅增长?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一方面,2017年末金税三期升级之后税收征管达到史上最严。升级后的金税三期主要特征有:五证合一、税收实名制认证、以身份证号为标识的个税稽查、大数据分析取代人工预警,这使得各种偷漏税甚至合理避税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实际有效税率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今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生效。除了增值税下调政策生效期在上半年(5月1日)外,其他减税降费政策生效期都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下半年个税改革调整和汽车进口关税的下调,将起到明显的减税效果。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