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飞:从易纲上任新行长看未来央行政策走向
时间:2018-03-20 00:00:00来自:腾讯财经字号:T  T

中国光大银行资管部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CFA)、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作者滕飞

3月19日,在央行任职长达20年的易纲当选为新一届央行行长,可谓众望所归。央行行长既需要需要深厚的专业素养,并且要求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兼备国际视野,易行长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美国经济学终身教职,学术水平自不用说,又在央行主管货币政策十余年,还兼任过6年的外管局局长,无论从经验还是履历看可谓这一职位的最佳人选。

通过新行长的当选,可以一窥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思路。笔者认为未来货币金融政策将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择机应变。

一是继续保持利率汇率市场化的金融改革步伐。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部负责人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易纲获得任命对于改革是一个好兆头,这些改革将巩固和扩大周行长留下的成就。易纲这些年主管货币政策,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上浮比例上限逐步放开,从上浮10%到20%最后直至全部放开,这种推进速度当时是超出银行业预期的,某种程度上挤压了银行的利差,作为改革推动者必然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汇率改革方面,近些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显著提升,2015年汇改调整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场参考上日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报价,更加贴近市场,这也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人民币通过811的汇改贬值修正了之前的高估状态,为出口贸易的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汇率能够发挥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和汇率弹性的增强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

二是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易纲在今年1月撰文谈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思路,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易纲之前曾担任货司司长,又主管货币政策多年,本身就是现有货币政策的操盘手,相信在未来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三是保持金融业稳定。在两会上接受采访,易纲特别强调了保持金融业的稳定。目前金融业处于变革期,国务院金融稳定办公室设在央行,央行需要承担金融稳定的职能,既要推动改革又不能引发金融风险,这对于央行领导者需要高超的平衡技巧。当前随着债务风险急剧,部分之前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表外业务等风险可能将逐步暴露,对于保持金融业稳定也是央行的重任。

尽管西方经济理论在实践领域也占据主导,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并不唯西方论,周小川曾委婉指出西方央行官员并不理解现代货币政策的精髓。在2016年易纲在与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一次讨论会上指出,“‘三元悖论’的理论也可以灵活运用,即中国可以在三角的每一条边上都取其一部分,并结合三者,总体加起来仍等于二。而我的工作就是对其做一个最优结合。”具体而言,易纲解释称,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有一定独立的货币政策来决定利率水平;此外,中国资本账户在较大程度上是可自由兑换的,只是在非常时期存在一定管理;同时,中国近年来也并不是实行完全固定汇率。

央行迎来市场派和改革派的新行长,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几年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抱有期待。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