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MachinEdge北京—沙特先进制造业洽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海南矿业与阿吉兰兄弟控股在会上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探讨在沙特合作建设锂盐厂项目的可行性,并共同设立以上游锂资源、当地矿产勘探及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能源金属矿产和技术投资机会为主的产业基金。
海南矿业副董事长郭风芳在洽谈会上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海南矿业的发展赛道与沙特未来的转型高度契合,依托公司在金属矿山勘探开发、锂盐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希望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公司以锂资源为主的新能源赛道的产业规模,并同步加强与沙特本土企业间的相关合作,探索中东市场。
阿吉兰兄弟1979年于沙特成立,从零售白手起家,历经40余年发展,成长为多元化跨国企业,商业版图覆盖纺织服装、房地产、物流、金融科技等各行业,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运营。2024年,阿吉兰兄弟位列福布斯“阿拉伯最具影响力家族企业100强”第32位。近年来,其携手多家中国企业在多领域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沙特在华规模最大的民企。
为何要在沙特建锂盐厂,沙特对矿业有何规划?中沙经济热背后有何原因?沙特哪些产业蕴藏投资机遇,中国企业“出海中东”前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签约现场独家专访了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颜旭光。
中沙企业合作迎来井喷式发展
《21世纪》:沙特政府目前对于矿业发展是什么态度?
颜旭光:矿业是沙特四大经济支柱之一,该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沙特颁布了矿业投资法,标志着矿业向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方向迈进。在此之前,矿业主要由沙特矿业公司(MAADEN)主导,矿业法的实施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根本保障,激起了非公有及非政府资本的投资热情。
沙特政府期望通过矿业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加工来满足国内需求,并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让矿业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因此,如何将矿产转化为工业成品,而非仅仅作为原材料出口,已成为沙特政府的重要战略考量。
《21世纪》:阿吉兰在矿业方面有怎样的规划?
颜旭光:阿吉兰在矿业方面展现出了先发优势。自矿业法颁布以来,我们已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如北方矿业、赤峰黄金等,在沙特建立了合资公司,并与瑞士、英国等国的跨国企业携手,在矿业领域深入布局。从阿吉兰公司的角度,我们正致力于实现从矿业勘探开发、冶炼到下游加工的全产业链覆盖。
《21世纪》:近年来,中国和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在今年的京洽会上,与沙特有关的洽谈场场爆满。沙特工矿部率领了一支超过70余人的经贸代表团高调参会。根据你的观察,沙特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企业的了解程度如何?对潜在的合作,是不是越来越有针对性?
颜旭光:自2020年加入阿吉兰以来,我见证了阿吉兰在中国国内投资布局的显著变化。近年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不仅合作规模迅速扩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广,而且“头部玩家”也越来越多。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联想等众多互联网大厂纷纷宣布在沙特的投资计划与业务布局,或正处于官宣的进程中。
沙中商务理事会在筹备京洽会上相关活动时,与沙特方面保持了每两周一次的会议交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些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使我们的投资策略更加贴近沙特政府的指导方针和需求,特别是“2030愿景”这一核心框架。
当前,为了推动“2030愿景”的实施,沙特各个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框架和时间表。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使他们能够清晰地找到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缺口。沙特政府也在前期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如市场规模预测、内部收益率(IRR)计算等。为了推动经济转型,沙特政府对于同中国加强经济合作是非常积极的,尤其欢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进入沙特市场。
《21世纪》:中国在阿吉兰的海外布局中占据怎样的分量?
颜旭光:肯定是排第一的。阿吉兰兄弟的创始人在1979年创业初期就前瞻性地踏入中国市场,最初涉足贸易领域,随后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于中国设厂投资,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时至今日,作为阿吉兰在中国的标志性项目,位于山东枣庄的海之杰纺织厂依然是当地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拥有超过三千名员工。
在“2030愿景”提出后,阿吉兰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历史契机,集团2017年以来接连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投资办公室,推动沙特“2030愿景”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
无论是从创始人的个人情感出发,还是基于中沙经济结构的高度互补性,中国都是阿吉兰最重要的海外市场,甚至没有之一。阿吉兰从35年前开始的对中国的业务布局如今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21世纪》:阿吉兰同中国企业主要的合作方式是什么?
颜旭光:现阶段的主要合作方式是带中国企业去沙特成立合资公司。作为深耕中国市场数十年的沙特企业,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国情、企业文化及经济动态,能够为中国企业在沙特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除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