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遇刺,周一全球市场怎么走?
时间:2024-07-14 00:00:00来自:格隆汇字号:T  T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特朗普遇刺事件,反而成就了他塑造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

据报道,在最新的袭击事件发生后,在政治博彩网站Polymarket上,特朗普赢得11月美国大选的概率,已从事发前的60%升至了接近70%。

可以说,此次美国大选已毫无悬念,大难不死的特朗普极大概率会成为下一任总统。

而到时候,他将会以更强硬的姿态回归美国白宫,去继续执行他之前许下的各种诺言和目标。

而这个事件不仅将彻底颠覆美国大选格局,也将对全球格局和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01资本市场将变天特朗普作为搅动全球格局的关键人物,他此前很多政治主张都对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甚至市场还专门设立一个专用词“特朗普交易”,来关注和分析受其影响而波动的市场现象。

所谓“特朗普交易”的范围极为广泛,除了常见的做多美元、做空美债外,还涵盖了能源、医疗保健股票等。许多投资者认为,共和党在关税、移民和赤字方面的政策将导致美元走强、债券收益率上升,并为上述板块的个股带来更为有利的环境。

由于此事件发生在周末,全球市场休市,无法直接看到市场的反应。仅有加密货币仍在照常交易。

但毫无疑问,等到明天开市,市场第一反应肯定是大量涌入避险资产,比如黄金、美元、日元甚至美国国债等品种,从而推高相关资产的价格。

而美股来说,或许短期会受一波负面影响,但长期就不好说了。

在美国历史上,总统遇袭事件并不少见,几乎都会在短期引发金融市场上不小的波澜。

比如1963年11月,美总统肯尼迪遇袭身亡。当天标普500指数暴跌近3%,迅速反映了利空,但很快美股就大幅反弹,一路向上持续到年底,最终全年上涨17%。

1981年3月30日,罗纳德·里根总统遭遇暗杀,被击中肺部造成严重内出血,最后被抢救康复。美股当日下跌约1.2%,但也是短期影响。第二天标准普尔500指数便上涨超过1%。

当然如今历史背景已经与当年大为不同。

里根当年上任前,美国经济陷入明显“滞胀”、失业率攀升和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里根上任后大力推出的减税、减少干预、进行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等措施,使得美国经济迅速回顾增长并刺激美股在随后10多年时间内,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

如今,美国经济虽然表现稳健,但通胀压力和财政赤字压力巨大,同时利率高企,而美股本身也来到了史上最高的位置。

而在美国的主导下,经济去全球化和国际地缘冲突显著加剧,更是使得全球资本市场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大环境。

短期内,美股可能确实会短期跌一波,但长期走势如何,将取决于特朗普的一举一动。

但对于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或许是一个巨大的新考验,尤其是那些他政治主张所重点针对的国家(高征税、严制裁对象)。

除了美股资产外,加密货币在枪击事件后应声上涨。比特币一度升破6万美元,涨幅超过3%。另一个加密币MAGA,全称为"MakeAmericaGreatAgain"币,在事件之后一度急速拉伸大涨超过50%。

据报道,在特朗普前不久与拜登辩论赛中亮眼表现(同时也是得益于拜登总统过于拉胯)后,大量国际巨头开始纷纷明显转向对特朗普的示好。

尤其在此次枪击事件后,巨头们对特朗普的支持站队表现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之前被特朗普明显交恶的社交媒体平台脸书(Facebook)的母公司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恢复特朗普的Facebook和Instagram账号。

而马斯克表态更加积极,虽然之前他就表示过和特朗普关系甚好,但前不久还曾公开声明不会向任何美国总统候选人捐款,不过昨天被透露向支持特朗普的政治团体“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捐款,但具体数额未公开。

而在事件后,马斯克更是连发6条推文全力为特朗普站台,甚至在推文中还恭维称,“美国上一次出现这么坚韧的总统,还是百年前的西奥多·罗斯福”。

显然,扎克伯格和马斯克的态度明显转变,背后都是看到了特朗普大选胜出的巨大概率,想及时改善与特朗普关系的意图。

此外,通过特朗普的政治和经济主张,他的胜出概率飙升,也会对一些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在税收、贸易、基础建设、民生、国际局势等方面,都与拜登有巨大差别。

特朗普政治主张的核心是“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为此他不惜采取对内大幅减税对外全面征税、保护本国传统制造业的做法。

具体来说,如果特朗普当选,将更利好能源、电信服务、工业等行业。

首先可能受益的是石油行业。特朗普在竞选中承诺放松对能源生产的管制,支持能源独立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并取消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这将是石油行业的一个巨大利好。

但对于新能源来说,可能就压力大了。在特朗普上次竞选讲话后,美股一众新能源股纷纷大跌,第一太阳能公司股价在最近一个月内甚至从300美元跌回至233美元,期间跌幅达30%。

其次,特朗普提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旨在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美国基建和制造业在过去几年也得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