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丰田正寻求在上海设立独资雷克萨斯工厂,用于生产高端电动汽车。丰田希望获得与特斯拉类似的待遇,包括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土地补助等,以及无须当地合资伙伴即可直接运营的条件。
前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上海市方面愿意吸引更多外国投资,但可能需要更高层的批准,这意味着双方的谈判远未完成,甚至可能会发生变化。
对此消息,丰田中国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我们不对网络传闻做回应。”
事实上,雷克萨斯国产化的消息宛如“狼来了”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舆论场上掀起风浪,但与之前丰田对此矢口否认称之“不实消息”相比,此次“不做回应”的态度不再似以往坚定。
无论复制特斯拉模式在华建厂的终局如何,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下,丰田推动雷克萨斯加速国产是其摆脱被动局势、迎战中国品牌豪华新势力的关键一搏。
“狼来了”的故事曾多番上演
作为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以进口的形式销售,始终没有国产,一度加价提车还一车难求,国产化消息也屡传不止。
曾主管雷克萨斯在华业务的曾林堂表示:“当年销量达到3万辆时,可以考虑国产。”
而这种设想被他本人推翻,2005年底,他表示对雷克萨斯可能在中国生产并不排斥,但他认为目前其在华销量还不足够作出国产的计划,“每年3万~5万的销量,才是一个高档车品牌理想的国产区间。”
2007年底,广州丰田执行副总经理袁仲荣放出了一丝口风,“雷克萨斯年销量达到5万辆我们就考虑国产。”
2005年到2007年,雷克萨斯呈现翻倍式增长——5000辆、1.2万辆和2.6万辆。但国产的时间线在各种销量的附件条件下一拖再拖,高管的口风也逐渐变成“雷克萨斯暂时不考虑国产”。
2008年大排量消费税上调,给了当时以大排量为主的雷克萨斯不小的打击,彼时德系三强采取国产与进口并行战略,国产生产较低排量的车型保证销量,高端大排量车型依旧进口,但雷克萨斯依然对国产说“不”。
随后几年,“被国产”的传闻与“暂无国产计划”的官方口径交错上演。
直到2013年,丰田汽车公司专务董事大西弘致在上海车展上透露,正在讨论在中国进行雷克萨斯的本地化生产,预计将从生产中型高级轿车ES开始。但他同时表示投产“还需时日”,条件是提升销量和打造可稳定采购高质量零部件的制度。
这也是首次由丰田方面释放出的国产消息。不久后,日产旗下英菲尼迪和本田旗下讴歌均确定合资国产事宜。
2016年10月,两张雷克萨斯疑似国产规划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其中雷克萨斯ES与NX将由广汽丰田生产,雷克萨斯IS由一汽丰田生产。雷克萨斯回应称消息不属实,本土化不等于国产化。
2018年10月,有媒体援引丰田内部人士消息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对生产质量不放心以及不愿意和合作伙伴分享利润,雷克萨斯一直未在中国国产,但为了与BBA竞争,丰田高层急于提升雷克萨斯销量,力主推动雷克萨斯在华国产项目,且丰田已经确认了雷克萨斯在中国国产的具体方案。彼时雷克萨斯再次辟谣“尚未有国产化的具体时间”。
同年合资股比放开的政策激励下,雷克萨斯在华国产、独资建厂或谋求控股都有可能。不过由于中国进口汽车关税税率下调、海陆运输便利等因素,也有观点认为没必要将雷克萨斯国产。
两个月后,一汽集团一则官方推文透露了一汽丰田未来规划,“第三步导入雷克萨斯豪华品牌”,但未有细节和具体时间。
2020年雷克萨斯启动全球新工厂计划,国产化传言再度甚嚣尘上,不过其新工厂花落印度的班加罗尔,成为雷克萨斯在日本和美国之外选择的第三个重要生产基地。
此次被曝出丰田寻求在上海独资建厂,雷克萨斯国产化风声再起。有业内人士认为,出于产能和规模的限制,丰田在中国独资建厂有一定难度,如若成功可能会采用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类似的模式。
复制特斯拉模式?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以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迅猛,国内市场购车偏好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部分豪华品牌和进口车的市场份额。
一直坚持不在中国建厂的雷克萨斯此次寻求在华生产高端电动汽车或将撕开一道口子,背后是其在华销量的疲软和利润的下滑。
经历了连续17年的正增长后,雷克萨斯2022年出现下滑趋势,在中国市场销量18.39万辆,同比下滑18.6%。202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进口车品牌销冠由雷克萨斯易主奔驰,全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约为18.14万辆,同比增长3%,增速已明显放缓。
与之对比的是,2023年,雷克萨斯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市场均迎来了20%以上的增长,中东、日本和东亚等地区的同比增速超过60%甚至达到130%。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雷克萨斯累计销售6.9万辆,同比增长28%。尽管销量表现稳定,但主要依托于以价换量的策略,曾经加价还一车难求的时代已然谢幕。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进口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乘用车的消费升级,因此相对于普通燃油车,豪华车与进口车的走势总体是很好的,但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