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鲍威尔鸽派言论称通胀回归下行轨道明年底或后年或恢复到2%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晚表示,已在通胀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通胀重返下行轨道。他预计通胀率可能在明年年底或后年回到2%,但希望在降息之前看到更多数据。他拒绝就首次降息的时间给出任何具体指引。他说,“通胀一方面的风险是我们动作太快,另一个风险是我们等得太久,劳动力市场走软。”关于市场质疑当前货币政策是否有限制性,鲍威尔指出:“我们的政策仍然具有限制性,并且是合适的。紧缩政策与供应情况密切相关。”鲍威尔就经济发表评论之际,美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跌,美元指数短线走低近10点。现货黄金短线走高近5美元,但在职位空缺数据发布后回吐部分涨幅。昨晚发布的美国5月职位空缺从前一个月的三年最低位意外上升至814万,招聘和裁员均升,意味着此前显示劳动力需求逐渐放缓的下行趋势暂歇。美股隔夜收高,纳指与标普指数再创收盘历史新高。
弥远投资简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对通胀降温的满意,但也警惕过快行动可能会破坏已有成果。此次会议上,鲍威尔仍未给出降息的具体时间表,但他指出了美国经济增长稳健,劳动力市场强劲和服务业通胀的粘性。目前美国就业数据显示矛盾信号,5月失业率上升至4%,而新增非农就业岗位超出预期。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钱启敏:市场对美元利率下行充满期待,但美联储“第一枪”十分谨慎,还需要观察很多数据。
②特斯拉涨超10%二季度交付量超预期Robotaxi和机器人受期待
特斯拉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为443956辆,好于预期,虽然同比下降4.8%,但环比有所改善。分析称,降价和刺激措施带动了需求。无独有偶,特斯拉中国周一宣布,7月针对主力车型Model3和ModelY推出“5年0息”的优惠活动,相当于便宜2万多元的变相打折。美国投行Wedbush表示,特斯拉的股价有望在下半年反弹,8月8日Robotaxi的发布可能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此外,特斯拉也押注人形机器人领域。马斯克最近表示,未来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超过100亿台,远超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4-6日举办)期间,特斯拉将展示其赛博越野旅行车、Optimus人形机器人、FSD最新成果等。其中,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现已可在工厂里执行任务,预计2025年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内工作。特斯拉股价隔夜大涨10.20%,期权投资者看涨情绪创三年来最高。
弥远投资简佳:特斯拉2024年第二季度交付新车44.40万辆,虽同比下降4.8%但超出市场预期。此外,公司二季度储能产品部署量创新高。华尔街仍对其后市表现持乐观态度,预计能源业务将成为市场关键参与者。而投行看好特斯拉电动汽车销量改善,认为财务和盈利指标已触底,将随着负面预期修正提振股价。日前特斯拉中国推出购车金融政策,变相降价刺激需求。需要注意的是,8月8日Robotaxi日被视为特斯拉增长故事的关键,市场预期特斯拉将推出类似Uber的共享出行平台,投资者可持续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钱启敏:特斯拉仍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之一,可关注业绩改善的空间。新能源车总量增长逻辑不变,智能化提速带来产业链新机会。
③科技公司耗能大增谷歌碳排放五年升近一半美国政府批准输电升级计划
谷歌最新报告显示,由于在其许多核心产品中注入了人工智能,公司的碳排放量在五年内攀升了48%,这使得其更难实现到2030年消除碳排放的目标。电力咨询公司GridStrategies最新报告称,美国电网规划者将其五年电力需求增长预测提高了近一倍。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热潮的推动下,美国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在未来10年增长15%。主要的能源公司和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都迫切需要更多的电力来支持千兆瓦级的数据中心,而这些巨大的数据中心消耗的电力相当于一座核电站的全部发电量。5月,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批准了一项主要的输电政策更新,以提高电网的容量和可靠性。新规标志着FERC对长期输电规划的首次更新,被视为美国政府雄心勃勃目标的重大胜利,即到2030年全国电力的8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实现100%无碳电力。
弥远投资简佳: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推动美国和全球电力需求前所未有的增长,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因扩建数据中心而要求更多电力供应。另外,美国能源部长透露,政府正与科技公司谈判,鼓励投资气候友好型发电。而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也批准了重大的电力传输政策更新,以加快新线路建设,应对需求增长。
④马士基:红海航运中断将持续到三季度该预测或已算乐观
航运巨头马士基CEOVincentClerc本周表示,未来几个月对航运公司和企业来说将充满挑战,因为经由红海的集装箱运输中断将持续到今年第三季度。自去年12月以来,马士基和其它航运公司船只为避开胡塞武装在红海发动袭击而绕道非洲好望角,导致航运成本飙升,并在亚洲和欧洲的港口造成拥堵,扰乱全球供应链。Clerc指出,在整个航运业,额外的运力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依然强劲,航运公司已经在全力协调运力,但它不能缓解整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