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成功展现了自己的影响力。美东时间6月13日,特斯拉举办了年度股东大会,同意马斯克的560亿美元薪酬方案,特斯拉法定所在地从美国特拉华州迁至得克萨斯州。
这也让投资者长舒一口气,美东时间6月13日特斯拉股价上涨约3%,股东大会已经宣告短期警报解除。此前马斯克曾威胁称,如果他的薪酬方案被否决,他将会把潜在的AI计划转移到其他公司。这种情景对特斯拉来说显然是灾难性的,失去了科技属性的特斯拉将变成“传统车企”。
对于未来,马斯克一如既往给出了投资者将信将疑的超美好愿景。完全自动驾驶(FSD)方面,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正在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接近无人监督的全自动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方面,马斯克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1000个甚至几千个具有一定程度自主性的Optimus在特斯拉工作,规模会快速扩大,或在2026年实现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在股东大会过后,特斯拉的近忧已除,但长期隐忧却仍然存在,一切都取决于美好的期许能否实现。
Robotaxi、Optimus发力为时尚早今年4月,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特斯拉将于8月8日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特斯拉表示,其下一代汽车平台将包括平价汽车和专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无人驾驶出租车或将先于平价电动汽车亮相。
对于自动驾驶业务,马斯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再度描绘了一副美好画面:特斯拉将比驾驶汽车的人类安全得多,自动驾驶汽车将类似于优步,车主只要在设备上轻轻一点,就能让他们的车辆加入优步车队,并且时间不受限制,“这确实会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在股东大会上,有人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马斯克回应称,虽然有很小的概率会发生事故,但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明显比人类驾驶员更高。在美国,每年约有3.5万至4万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特斯拉在努力减少这一数字。
马斯克还设想,如果Optimus每年的产量达到1亿个,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将不可估量,Optimus的购买成本将低于汽车,大规模生产后每年可以赚取1万亿美元的利润。
不过,FSD和Robotaxi发力为时尚早。马斯克八年前就开始承诺自动驾驶技术“指日可待”,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建立起此类服务所需的大部分基础设施,也没有获得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虽然目前特斯拉FSD能够执行大多数驾驶任务,但仍需要人类驾驶员关注路况,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对于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许多人认为还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
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未来特斯拉能否获得高估值的关键。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记者分析称,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商业前景广阔的领域,也是更容易实现的领域。如果特斯拉能够在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在未来某个时候率先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特斯拉的压力将烟消云散。此前马斯克已经多次跳票,何时能够真正实现目标仍是个问号,自动驾驶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
技术成熟仍需很长时间。张翔表示,鉴于自动驾驶技术现在还不成熟,预计8月8日特斯拉发布的所谓无人驾驶出租车可能不会很惊艳,甚至可能再次跳票。目前也没有完善的行业标准,在某种意义上,特斯拉是在将无人驾驶出租车作为一个营销工具,其实还很难发布具备成熟技术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作为极度乐观者的代表,华尔街明星投资人、方舟投资的凯茜·伍德(CathieWood)6月更新了特斯拉的目标价,预计到2029年特斯拉将涨至2600美元,市值将超过8万亿美元。
在行业和公司高速发展期过后,特斯拉亟需找到新的增长极。市场对特斯拉是一家车企还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以及竞争压力激增之际,这一区分变得更加关键。特斯拉能实现宏图吗?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需求担忧几多愁?尽管股东大会推动特斯拉股价6月13日上涨约3%,但年内仍跌逾20%。目前特斯拉12个月预期市盈率约为70倍,是美股科技巨头中最高的。在需求疲弱、电动汽车供过于求之际,特斯拉从电动汽车销售获得巨额利润的时代基本上已成为过去式。
美国投行Wedbush分析师DanielIves表示,股东大会消除了特斯拉股价跌至20美元~25美元的风险。即使作为特斯拉长期的“大多头”,Ives也坦言,特斯拉面临的挑战确实存在,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在波动,打造一款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更是任务艰巨。
目前特斯拉正面临多重挑战,高利率削弱了消费者对昂贵商品的购买欲,特斯拉又迟迟没有更新旧车型,而中国竞争对手正在推出更便宜的车型。美国消费者已经放弃驾驶更昂贵的电动汽车,转而选择混合动力汽车,这导致许多制造商重新考虑其电动化计划。
从数据上看,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远低于华尔街预期,仅有386810辆,同比下降近9%,为近4年来首次季度交付量下滑,环比下降超过20%。在特斯拉主要市场均普遍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汽车产量比交付量多出46561辆。
富达国际亚太区股票投资主管MartyDropki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近几个月来,由于售价较高、折扣有限以及利率偏高的影响,全球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