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网络货运只是简单的供需撮合,那还谈不上真正的新质生产力。”在维天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冯雷看来,数字化对于货运行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效率的变革,恰恰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新”之所在。
货运物流,向上连接货源,向下对接司机,是社会物流及生产大动脉上必不可少的一环。过去,物流企业拓展业务,对接司机,拼的更多是资源和人脉。复杂交织的生产关系中,个人和企业法人之前存在着管理能力、规模以及信息等各种不对称,这些痛点不仅不利于物流效率的提升,有时仅仅因为其中一环的失误,其损失便会被放大到其所支撑的供应链体系中。
创始于2002年的维天运通,就是为了解决货运物流行业的堵点和痛点而诞生。
经过22年的发展,公司目前运营着中国最大的全链路数字货运平台之一,以数字化的方式帮助物流企业管理运单、改造运输作业流程,并通过持续的数字化运营,实现物流企业内部以及物流企业与上游货主、下游司机等产业链多方角色的线上化、数字化协同,同时沉淀运输作业数据,帮助物流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面向上游货主的数字化交付能力。
从搬“货物箱子”到搬“数据箱子”的转变,也让维天运通找到了自己的“新质生产力”。2023年3月,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股“数字货运第一股”。如今,平台月均交易额已经突破30亿元。回顾企业发展进程,冯雷认为,实事求是地去分析每一个传统产业的痛点,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去解决它,就是在构建新质生产力。
求真实事求是解决行业痛点
走进维天运通的主办公楼,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台台电脑,而其中运行的途视宝、管车宝、好运宝等SaaS软件,正是网络货运数字化运营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体现着公司对于货运物流行业人、车、数据创新配置的“软实力”。
我国网络货运的诞生可追溯至2016年,当时,“无车承运人”被引入国内,相关试点逐步推进落实。伴随着2020年《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无车承运人”正式更名为“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即网络货运)。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有3069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2023年共上传运单1.3亿单,同比增长40.9%。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冯雷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首先在于解决行业痛点。“具体到交通运输中的货车司机这个群体,其痛点是非常特殊的,货车司机和物流企业之间的长期信用决定着其协作效率和协同力,但双方又存在着个体和企业法人之间的管理能力、规模以及信息等各种不对称,这些痛点限制着货运企业的规模和成长可持续性,有时仅仅因为其中一环的失误,其损失便会被放大到其所支撑的供应链体系中。”
有着通信行业科班出身的背景,冯雷最得心应手的“生产工具”就是数字技术,在他看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地解决双方的信用体系差异和协作问题。
冯雷认为,与消费互联网上传统的供需关系不同,toB的产业互联网服务往往涉及一条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以网络货运为例,货车司机所提供的运输服务的需求方看似是一家企业,但把它拆解开来,企业中所涉及的还有项目经理、调度、现场、财务、客服等一串角色,每个角色的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与货车司机进行协同,需要进行互联,这就需要一个复杂的数字化协助系统来进行支撑。
在他看来,具体操作方面,网络货运企业应跟随物流线路突破组织边界,覆盖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货车司机等行业伙伴,打通货主端、司机端,串联从订单下发到运费结算的全过程。
“一个成熟规范的平台能够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与资源转化为数据,形成物流企业自身的数字资产,让资源沉淀在企业的系统而非个人手中,为企业提供全新的治理架构,推动道路货运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在冯雷看来,这就是“全链路数字货运服务”,需要深入实体产业多年才能理解。
“如果说我们做对了什么,那就是实事求是地去发掘用户的需求痛点,然后用合适的技术去解决它,顺着这样一个心法,幸运地踩对了每一个时间窗口的节奏。”冯雷说。
务实在“第一现场”重构运力供应链
2023年3月9日,维天运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与冯雷共同敲响上市铜锣的是一名货车司机。如今,公司运维着中国最大的货车司机社区“卡友地带”(注册用户达340万)。在货车司机工作的“第一现场”沉淀数据、做好服务,帮助物流企业与其客户(货主企业)建立更紧密的链接,成为公司持续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新方向。
“任何生产方式的创新都是要有基础的。”冯雷坦言,回忆起2013年左右,货车司机开始人手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可以随时接入互联网,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有了成为一个数据化的岗位节点的可能。
“作为运力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货车司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工作的数字化,并以此来改变工作状态。”冯雷表示,“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预见,物流数字化的发展,其核心是基于人的数字化,数字货运将通过数字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更深度地融入到实体经济供应链的服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