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生物制药类企业IPO现复苏迹象,处研发后期企业更容易上市
时间:2024-03-1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低迷之后,美国生物技术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情况,也是该行业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终于重现复苏迹象。

2024年前六周见证了一系列生物科技IPO发行,大部分单笔融资额达到约1亿美元或以上。这些IPO,再加上生物技术的两个旗舰股票基金的复苏和交易激增,给了行业观察人士乐观的理由。

投资银行Baird董事总经理普罗尼(MikePerrone)称:“目前的一些趋势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他们得以持续,我们就可以确信,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了。”

不过,情况能否持续,仍存变数。在1月底和2月初连续两周密集推进IPO活动后,至今尚未有新的生物技术企业披露IPO计划或定价。对于寻求IPO的企业来说,拥有处于测试后期药物的企业最容易获得产品,而研制药物尚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则仍然困难。分析师预计,生物制药企业大规模IPO进程可能还要等到今年底甚至2025年。

Kyverna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马格(PeterMaag)称:“市场对生物制药企业上市仍然非常有选择性,倾向于后期、去风险的类型。”该公司今年筹集的资金在所有生物科技类IPO中最多。

近期的IPO加速会否昙花一现?

根据BioPharmaDive的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已有8家生物技术公司发行IPO,共筹集了大约12亿美元,远超过去两年。2023年同期,仅有4家公司发行IPO,共筹集了3.75亿美元;2022年,虽也有8家企业上市,但仅筹得6.75亿美元。在今年谋求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中,CGOncology、KyvernaTherapeutics和ArriVentBiopharma的融资额都超过了最初的预期,最终上市价格也比起初定价高。三只股票目前的交易价格也都高于其IPO价格。这被认为是市场需求复苏的体现。

但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中,生物科技企业IPO活动经常在一段时间爆发后,重新干涸。业内人士对于今年会否重现这种模式观点不一。

Pitchbook高级医疗保健分析师海拉尔(KaziHelal)表示,行业企业成功上市的激增,可能会说服其他生物科技类企业利用这一势头。“我相信,目前这个阶段,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去推行IPO,因为现在市场上有资金,他们总不想在没有资金时,成为最后一个去融资的吧。”他称。

BrownRudnick风投集团联合负责人科恩(MichaelCohen)则持谨慎态度。他预计,2024年末和明年初才会有更多IPO活动。该机构的生命科学副总裁杰夫斯(ChrisJeffers)认为,需要等到4月IPO发行情况落定,才能更好判断生物科技企业今年的IPO窗口是否真正打开。

硅谷银行的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业务董事总经理弗兰克(KaleFrank)提示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或更广泛市场的波动性,也可能影响相关IPO活动的节奏。如果新上市企业业绩不佳,可能会促使其他企业调整IPO计划。

“你会看到一些IPO活动的爆发时期,但也会看到一些活动冻结的时期。大量的生物科技类企业都正在观望。”他称,“目前积压的上市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风投资金也押注IPO复苏

在业内人士对生物科技企业IPO复苏能否持续仍存争议之时,风投机构已开始押注这轮复苏。

2021年末开始的生物科技企业IPO放缓的影响很快蔓延到风投机构。通往公开市场的道路变得更长,迫使生物科技企业以更低的估值私下筹集更多资金。风投机构也变得更加挑剔。Pitchbook、硅谷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年度报告都显示,过去两年,生物科技类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大幅下降。

而眼下,年初的IPO复苏已经开始改变这一局面。普罗尼称,因为如果能够上市,企业上市获得的估值往往“与最后一轮风投时的估值持平或更高”。为此,风投机构已提前布局,向生物科技类企业投入更多资金,押注复苏。

科恩表示,在过去三个月,他观察到针对初创生物企业的种子轮和a轮融资数量“显著增加”。“风投机构正以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从未见过的热情,支持这些新公司。”在他看来,许多相关企业在过去两年的“寒冬期”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淘汰,“为风险投资者支持新的生物技术腾出了带宽”。杰夫斯补充称,一些数年前已筹集资金并仍持有资金的风投机构,也正受到投资者的压力,要求其尽快采取行动。“总体来说,私人市场又回来了。风投确实更加挑剔,但资金肯定又流动起来了。”他称。

弗兰克对这一趋势表示赞同。他称不仅仅完全针对初创企业,对生物科技类企业的风险投资今年以来“总体上”也有所增加。风险投资者现在有时间研究他们的投资组合,并决定把现金放在哪里。他们也意识到,公开市场的状况已“更加明朗”。

处于药物研发后期的企业更容易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初以来,能够成功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的类型发生了变化。根据BioPharmaDive的数据,自那以来的28次IPO中的一半以上,以及最大的10次IPO中的9次,涉及企业的药物研发都已处于中期或后期测试阶段。相比之下,只有6家尚未对药物进行人体试验的企业成功上市。这六家企业平均筹集资金为约8800万美元,其中三家融资不足1000万美元。而在2020年和2021年,大多数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都在进行临床前或1期测试。行业人士认为,这一转变反映出投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