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火了!中外机构热议
时间:2024-03-06 00:00:00来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日前,AI产业头部公司研发与应用取得突破,OpenAI和谷歌分别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以及Gemini1.5Pro。再次引爆人工智能(AI)相关投资热情。当中孕育着哪些投资机遇?投资者又应关注哪些潜在风险?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外资机构专业人士。

全产业生态料将蓬勃发展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师蒋先威认为,AI产业的发展在初期离不开供应端的赋能,主要包括算力,算法及数据等板块,AI应用端如智能汽车、办公应用及影视娛乐等的发展都需要依赖这些所谓的“卖铲人”,因此算力芯片相关产业链,以及领先的算法模型等或将率先受益。

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副主管卢里也认为,芯片和算力基础设施作为AI技术发展的基石,将成为直接受益者。随着AI应用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长,芯片行业,特别是专门为AI和机器学习设计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而在应用端,卢里指出,依赖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公司,金融服务行业,医疗健康行业等各行各业也将迎来变革。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看好三个行业。首先,汪毅表示,毋庸置疑的是影视、营销等行业,他们能够借助AI降本增效。

其次,汪毅认为,是自动驾驶等智能化行业。他举例道,特斯拉就曾为采集真实的自动驾驶数据赔钱卖车。有了Sora,自动驾驶企业就可以让其生成不同路况的视频,去训练和提升自动驾驶能力。此前ElonMusk就曾透露,他们在利用类似于Sora的技术,生成路况视频。

第三,汪毅指出,是机器人。他说:“在机器人行业里,已经有企业开始布局,通过类似Sora这样的工具,生成一些模拟世界,去训练机器人。”

事实上,不仅是科技企业,传统行业也会因此受益。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我们发现美股AI的发展趋势可能不仅仅是科技企业,在S&P500的财报中有近30%+的企业提到了AI。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说明AI对于实业也会有重要的作用。”

当中是否存在泡沫?

AI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吸引了大量资金和关注。例如,AI芯片一“片”难求的“卖铲人”英伟达股价屡创新高,目前总市值已超2万亿美元,超越沙特阿美公司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上市公司。与此同时,美国及中国股市AI概念股也大幅上涨。对此,受访者均认为投资者应保持理性。

汪毅提醒投资者,并不是整个AI行业都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在极高市场热度下,其中部分领域或多或少存在投资泡沫。

首先,汪毅指出,AI在诸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许多行业带来了创新。大量的初创公司涌现,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然而,这些公司是否能够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是更重要的问题。

其次,汪毅认为,一些公司在追逐炙手可热的AI概念时可能过于乐观。投资者在短时间内看到的技术演示和原型可能并不代表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型。一些公司可能面临技术难题、市场适应问题或竞争激烈,导致投资回报不如预期。

蒋先威认为,目前AI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对主题的热情往往会催生结构性的泡沫,这在2000年互联网.com的热潮中已经有所体现。本轮AI的热潮固然拉动了美股权重股股价飙升,但其中存在一定泡沫的可能性。

蒋先威说,FactSet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标普500指数前10大权重股的盈利占比明显低于其市场占比,也就是股价的增长高于实质盈利的增长,未来如果AI对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长低于预期,相关股票也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现阶段美股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值得投资人关注。

不过,王毅告诉记者,美林最近一篇研究对比了目前的科技股表现和历史上的“泡沫”,比如:2000年美国科技股泡沫,得出的结论是,和历次科技股泡沫相比,目前的估值只能说是贵,可能还远不到泡沫的程度。

野蛮生长还是百花齐放?

早在2023年末,OpenAI首席科学家就曾表示,研究发现对话AI系统ChatGPT,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意识的迹象。这一发现就已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意识和伦理界限的思考和讨论。

汪毅指出,AI领域的快速发展确实带来了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随着未来政府和大众对数据隐私和算法公正性的关注增加,AI公司可能面临监管方面的挑战,这可能对其发展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汪毅同时表示:“我们关注到,AI野蛮生长所带来的风险最开始由一些顶级科学家提出,很快成为全球舆论的重点关注方向。目前国内国际的监管层也在关注AI技术的发展,也正在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其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我认为AI的发展是整体可控的。”

王毅则认为,科技创新都伴随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定义是否百花齐放还是野蛮生长。虽然AI颠覆性的应用暂时还没有出现,但是也赋予了很多种可能性。

科技股“七姐妹”过度炒作?

由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脸书、苹果、谷歌和特斯拉组成的美国科技股“七姐妹”,在2023年上涨了106%。“七姐妹”的高光能否延续?他们引领的科技进步,在未来的2-3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生产率的实质性提升?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