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脉动,理清投资思路,自2023年5月起,《中国基金报》每月初会邀请来自欧、美、亚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的代表,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及重大事件的分析与评判。希望他们观点的碰撞,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本期受邀嘉宾是: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
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
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师蒋先威
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副主管卢里
关注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中国基金报:备受海内外投资者关注的全国两会将启,有哪些政策最值得期待?
刘佳:我们认为,今年两会,财政刺激政策将值得期待。在今年上半年,出口受到外需放缓影响的环境中,我们预计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推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激励方面。
我们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提出的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就业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目标等。房地产政策也值得关注,更多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可能提出。
蒋先威:首先,市场较为关注的应是2024年GDP增长目标的设定,我们预期今年的目标或定在5%左右。
其次,在前期物价持续收缩的情况下,是否同时提出更积极的通胀目标,或是包括通胀的名义GDP目标值得期待。
此外,房地产相关的限购、房贷政策、土地供应等政策,市场也期待进一步的放松和支持性政策出台。与此同时,居住相关的保交楼推进,保障房发展,以及旧城改造等也将受到关注。
另外,预计今年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关于全年赤字率的制定,专项债及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也是市场聚焦的重心。
最后,是否持续推出恢复和扩大居民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态消费措施,也是值得期待的。
卢里:当前,中央财政仍有一定的加杠杆空间,我们首先对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发力较为期待。
此外,我国通胀水平较低,低通胀导致实际利率偏高,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放松空间,我们对下一步如何强化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格外关注。
王毅:财政支出方面可能受到关注比较多,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政府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支持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基金报:你对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作何预测?
刘佳:我们预计,中国经济2024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家庭消费的逐渐复苏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春节假期的出行和消费数据都明显复苏,就业市场(尤其是制造业就业)有望持续复苏,将带动家庭消费的增长。
今年下半年,我们预计欧美经济将小幅复苏,带动中国的出口逐渐企稳。
蒋先威:我们判断202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逐步复苏,同时在步伐上可能进一步加速。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显示2024年政策基调更偏扩张,预期今年GDP增长目标或仍定在5%左右的水平。考虑到消费在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过程中可能增速相对缓慢,投资在地产投资预期仍为负数、制造业投资意愿较低的情况下,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政府投资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财政支持在政策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
我们观察到,自2023年7月起,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加快提速,2024年或可保持较高增速,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适度加力。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货币宽松仍是今年的大方向,预期在未来海外降息周期开启后,降准降息的空间有望打开,货币政策工具箱也可能进一步丰富。
在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调配合下,预期全年经济稳中有进。
中国股市:修复行情或延续
看好AI及半导体行业
中国基金报:春节后的A股及港股终于“龙抬头”,请问修复行情能否延续?
蒋先威:我们认为估值修复行情仍能延续。
首先,考虑到过去几年A股受整体大环境压制,A股当下的估值明显处于低位,部分行业板块更出现严重的背离。
其次,2月以来,汇金等“国家队”持续入市托底,市场情绪企稳。春节期间海外股市表现强劲,中国资产同步出现反弹,加上春节假期带动旅游及消费,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外,政策暖风不断:如证监会对IPO、融券及量化交易的监管,央行超预期下调5年期LPR报价等。
未来,预期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可望进一步改善,推动估值修复行情的持续。
另外,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财报季,财报带动的基本面行情有可能接力展开,估值相对偏低且盈利表现良好的标的或迎来结构性机会。
港股方面,在海外升息见顶的背景下,迭加近期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的改善,预期可能出现同步修复。
至于A股,应重点关注稀缺且受宏观周期影响较小的生物医药板块,中特估政策支持的央国企板块,分红稳健的银行、电信、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标的,以及低估值信息技术板块标的在市场预期反转后的反弹机会。
汪毅:我们认为指数在近期八连阳之后,可能会呈现3000点附近的震荡走势,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