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国家队救市的历史经验、思路风格及市场反应猜想
时间:2024-02-2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一、国内外政府救市的历史回顾

面对股市暴跌和市场失灵,政府托市、救市的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和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时,政府奉行的是不干预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显然低估了股灾的严重性,仍然期待市场能自我调节。美国政府只是发表了一些口头声明,联储系统也没有及时释放流动性。此后,美国政府开始反思,先后通过了《1933证券法案》和《1934证券交易法案》,并成立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从此证券监管体系真正建立。此次经验奠定了政府救市是必要的实践基础。

回溯1929年以来,国内外政府救市行为的经典案例,主要有6次:

1、美国1987年股灾——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重建信心

美国1987年8月的股灾中,股票市值在一周内急跌20%。股灾的原因复杂多样:程序化交易和投资者前期通过融资交易的加杠杆行为、联邦基金利率上调(1987年1月到1989年5月处于加息周期,共计加息27次,加息幅度393.75bp)、海湾战争升级等。

美国救市措施以向市场提供流动为主。首先,美联储通过释放大量流动性,以重建市场信心。美联储在1987年10月20日早上发表了坚决支撑市场流动性的声明,这被很多市场参与者认为是一剂强心针,这份声明让纽约市场在连续深跌后首次出现了早盘上涨。其次,美联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措施主要有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7.5%降到了7%)、在必要时提前一小时进行拆借、为券商和做市商提供信贷延期、清算延期服务。此外,美联储鼓励商业银行与客户共渡难关,继续为经纪商和交易所发放贷款。

2、美国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从提供流动性到政府直接注资问题机构

与之前的股灾不同,2007年的次贷危机首先从房地产市场开始,并蔓延到了金融体系。

美国的救市措施,前期主要是一家一家机构的救助,先后处置了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财政部向“两房”各注资1000亿美元)、雷曼兄弟以及美国国际集团(美联储为其提供了一笔850亿美元的贷款)。随后,危机仍持续升级,金融机构接连出现,最终国会于10月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一揽子阻止金融系统的灾难,由政府收购那些有毒的、失去流动性的资产,以此提振对出险机构的信心。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资本购买项目(CPP),批准金融机构向财政部申请无投票权的优先股方式注资,同时,美国财政部获取10年期对15%优先股同等份额普通股的买权。同日,包括Citigroup、WellsFargo、JPMorgan等在内的9家美国最具系统重要性的银行接受了1250亿美元的注资。据统计,CPP项目最终向707家金融机构,其中646家商业银行、350家上市银行进行了共计2049亿美元的注资。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是危机应对的转折点,政府开始动用财政资源去解决资不抵债的破产性问题(偿付能力问题)。刚开始筹划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时,时任财政部长的保尔森认为购买资产的效果优于注资,因为注资会让私人部门认为金融机构将被国有化,从而加速撤离。但危机恶化的速度过快,决策者一致认为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是更快速、更有效和成本更低的做法。至此,救市从提供流动性转向由政府资金解决深层次的偿付能力问题。

此外,美国采取大规模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政策重启经济引擎。2009年初美联储开启了量化宽松,刚开始时购买抵押证券,随后购买国债,以降低长期利率。奥巴马政府也出台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法案。

3、香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政府直接购买股票

1997年10月,国际投机者开始做空香港股市及港元。此后,金融管理总局采取了加息行为,虽然能够有效阻止国际空头借款冲击辉石,但却直接导致了股市的大跌。为了遏制国际炒家对股市的下挫压力,香港政府动用外汇资金直接入市,一方面,通过香港金管局大量买入恒生指数里面的33只成分股和股指期货,香港政府于当年10月披露,救市总体耗资约1181亿港币(折合151亿美元),香港金管局持股数占33家成分股总股本的7.3%。另一方面,购买港元并存在香港银行,以保持汇率和利率稳定。此外,颁布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新规以打击空头,包括限制做空、提高保证金、降低仓单申报门槛、缩短交割期等不利国际炒家的政策,限制投机。

4、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长达10余年的ETF直接购买

1989年,日本政府五次提高官方利率,使得日本股市开始大幅波动。在公众的恐慌情绪推动下,股价大幅下跌。当时日本政府并未采取果断的措施来稳定市场,而是选择了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这种传统危机处理方式。直到1997年日本金融体系崩溃后,政府才彻底改变态度,成立了新的金融监管机构,完善金融体系,并在1998年通过了《金融再生法案》和《金融健全化法案》。直至2009年,日本股市在震荡中仍在创新低。

日本央行直接买股的历史始于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而日本经济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尤为疲弱。于是,日本央行在2010年10月实施全面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将短期政策目标下调至0-0.1%,同时承诺在物价稳定目标实现之前将持续维持零利率。另一方面,持续实施针对日本国债、公司债及ETF等资产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