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波音787的边角料造电脑?日本东丽的材料宝库还将创造更多新价值
时间:2024-02-0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波音787和联想笔记本电脑有什么关联?

依托于日本东丽株式会社的技术,波音787主翼生产工序中所产生的碳纤维边角料“摇身一变”,成了联想ThinkPadX1CarbonGen12笔记本电脑的一部分。

这些碳纤维,是东丽生产的“东丽卡”,以高强度、高刚度和轻量化特性闻名。作为一种成熟应用的航空航天材料,早已被用于波音787主翼生产工序。不久前,东丽将回收的边角料通过比原生碳纤维的碳足迹更低的燃烧回收利用技术提取出了再生碳纤维(rCF),随后将这款rCF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增强材料生产出rCF增强树脂,进而被联想用于上述笔记本电脑。

“东丽今后将继续与联想集团合作,扩大采用再生碳纤维应用于更多的电脑机型。”东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沓泽徹表示。

由于碳纤维在回收后依然能保持主要机械性能,因此,东丽的再生碳纤维既满足了波音公司减少生产工序中固体废弃物及生产可回收利用飞机的愿望,又满足了联想期望活用碳足迹更低且有益于资源循环的材料的愿望。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由材料所构成’,‘材料拥有改变生活的力量’,东丽对此深信不疑。”沓泽徹说,在可持续产业,能创造新价值的材料在东丽材料宝库中数不胜数。

做大可持续创新事业

成立于1926年的日本东丽,将于2026年4月迎来它的100岁生日。这家大规模的综合型化学企业,目前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10家关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纤维、功能性化工产品、碳纤维复合材料、生命科学、环境和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相关事业。

东丽2022财年(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财报显示,总收入2.4893万亿日元(约合1215亿元人民币),同比2021财年增长11.7%,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营收达2817亿日元,同比大增30.9%。

继“AP-G2022”后,2023年3月,东丽发布了新的以3年为一个周期的中期经营课题“AP-G2025”。该项目横跨2023财年至2025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是东丽百岁生日前的最后一个中期经营项目,因此也决定着东丽将以怎样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百年。

根据“AP-G2025”,东丽提出,通过可持续创新事业(SI事业)为气候变动、普及医疗公共卫生等社会性课题作贡献。并最大化利用拓展再生电力、氢能源、低碳足迹原料等,为实现碳中和社会作贡献。

沓泽徹表示,在“AP-G2025”中,以“东丽集团可持续发展愿景”为主轴,东丽重新定义了业务形态,统合了原有的绿色创新事业(GR事业)和生命科学创新事业(LI事业),高维度立项形成了可持续创新事业,并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16000亿日元销售收入的高目标。

在可持续创新事业中,移动出行和资源循环,被定位为东丽的跨部门横向专题。

沓泽徹介绍说,在可持续产业中,为加速应对气候变化,今后东丽将持续关注绿氢领域,尤其是水电解装置市场。

目前东丽生产、销售和氢能相关的产品包括,作为氢能制造的基础的风力发电的叶片用碳纤维、水电解氢制造用的隔膜、氢运输和贮藏用的碳纤维、燃料电池车用的碳纸、气体扩散层、在电解质膜上涂敷了催化剂的CCM,以及层叠了气体扩散层的MEA等。

在可持续循环型资源利用方面,沓泽徹表示,东丽将充分利用公司的“超持续”精神创造新技术,引入再生资源和生物质材料,构建循环经济社会。

目前,东丽对于可持续产业的研发,主要是构建材料的循环系统和生物质原料化。

其中,在材料的循环系统方面,目前正在推进基础材料聚酯和尼龙的再利用。再利用包括将聚合物回收再使用的原材料再利用,以及将回收的聚合物分解为原料后再次聚合的化学再利用两类,这其中,能否得到夹杂物少的回收聚合物非常重要。东丽作为原材料制造商,将致力于技术开发,来构筑受原料质量影响少的工艺,以低成本生产品质稳定的再利用聚合物。

而在生物质原料化方面,目前在中国,玉米作为生物质原料被广泛使用。不过,非食用的纤维素系原料的使用今后将变得重要。在这个领域,东丽正在泰国进行实证实验,与DM三井制糖公司合作,利用不可食用的生物质制造糖,用于生产纤维、树脂和薄膜。

此外,东丽还致力于其他生物质产品的研发,其中服装用原材料正在先行推进。目前,针对服装材料100%生物质原料化的技术开发还有待时日。当前采用的研发方式是,在不损害原料功能的同时,通过部分生物质原料化或与生物质原料混合等方式实现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设计。但是,东丽认为,一旦生物质原料的价格下降,可以期待应用范围的扩大。

“在可持续事业上,产品会随着时代变迁消失,但是技术会留存并不断更迭。”沓泽徹说,东丽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单一聚合物转化和加工成纤维、树脂和薄膜等多种材料。例如,东丽是少有的一家不仅能将聚酯转变成纤维和织物,还能将其制成服装的公司。

沓泽徹表示,能源转型不局限于产品和行业,更涉及整个社会模式的转型。在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大背景下,用创新为解决气候变化等社会课题作贡献,科学构建ESG体系,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大方向,也是打造真正的可持续企业的必经之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