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波音丑闻不断。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一架737MAX9型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在1.6万英尺的高空,一个舱门高空脱落,在飞机侧面留下了一个大洞,随即不得不紧急返航。之后,美联航和阿拉斯加航空发现其检查过的一些737MAX9飞机有零部件松动。1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因波音737出现重大故障而短暂滞留达沃斯,无法按计划飞回美国。同日,阿特拉斯航空的一架波音747-8货机在起飞后不久,因发动机起火紧急迫降在迈阿密。
2018年和2019年发生了两起致命的737MAX8坠机事故,导致数百架喷气式飞机被禁飞近两年。据传,当下波音的多个机型都出现了舵螺栓松动的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波音公司管理的大问题。
波音外包业务存在隐患
制造业业务外包是现代制造业分工的产物,数百万个零件和数百万行代码在内的大型干线飞机是波音全球供应链的结晶。外包也被企业视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手段。但供应链某个环节上的供应商有问题,将导致波音飞机的质量受损。2001年一位名叫史密斯的工程师提交了一份白皮书,提出了外包战略的风险,尤其是外包出太多工作,而又没有为供应商提供足够的现场质量和技术支持,将为波音飞机埋下隐患。
史密斯指出:“最低水平供应商的能力决定了这个一流制造商表现的上限。”史密斯揭示了所谓的木桶原则,即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份报告张贴在波音工厂的墙上,在工程师中广为流传。史密斯后来从波音退休后谈到他对过度外包的警告时说:“这是常识。”但这样的常识并没有引起波音公司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1.波音787电池问题。
2013年1月7日,一架日航的波音787在波士顿娄根机场的停机坪上,机身后部的辅助动力电池发生过热,导致起火。事后检查发现,不光电池和壳体严重损坏,泄漏的熔融电解质和炽热气体使得半米以外的机体结构也受到损坏。美国国家交通安全调查局(NTSB)的调查发现,局部钢结构有气化后冷凝的迹象,这说明局部温度有可能高达3000℃。
9天之后的1月16日,另一架全日空的波音787从山口往东京成田机场飞行,起飞后不久即将达到巡航高度时,飞行员在驾驶舱内闻到刺鼻的烟味,仪表板上警告灯也显示电池故障。飞机立刻在高松机场紧急降落,机上129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通过紧急出口和充气滑梯安全逃生成功。事后检查发现,前机身驾驶舱下电子舱里的主电池过热烧毁,壳体严重损坏。
波音从未生产过电池,其所有喷气式飞机的电气系统始终来自外部供应商,787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包的结构,波音公司与约50家一级供应商签订了合同,让他们完全控制飞机部件的设计。这些主要合作伙伴必须进行前期投资、分担风险并拥有自己的设计。一级供应商都负责管理自己的分包商。全新设计的787面临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是一个重大挑战,波音公司要追踪到每一个供应商的难度是很高的。
波音787全面停飞后,波音紧急调集了300多名工程师,分成10队人马,日夜奋战,集中攻关,力求尽快解决电池问题。三个月里,投入了20万小时的工作量。地面试验集中在6个星期里,累计60000小时。当年3月13日,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批准了波音的初步修改方案。4月5日,波音用预定交付波兰LOT航空公司的第86架波音787验证最后修改方案,方案和试验结果得到FAA批准,FAA方才批准波音787复飞。
2.两架737MAX坠机与软件外包。
2020年5月,波音公司承认2018年和2019年两起737MAX坠机事件与系列飞行模拟器软件存在缺陷有关。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是波音公司737MAX客机的一个自动化系统,旨在防止在起飞爬升、襟翼缩回或低速飞行等特定状况时引发失速。
2019年4月4日,波音承认在两次空难中MCAS系统均因错误的迎角信息而被启动,并承诺将消除这一风险。波音首席执行官在投资者年度大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波音737MAX整体设计没有问题。该年5月6日,波音承认在两次事故发生一年多前即已知道这一错误:原先计划作为波音737MAX标配的迎角传感器故障警示系统在交付客户时被错误地配置为增值选项。
波音承认737MAX软件有问题的背后是令人震惊的是波音及其供应商将部分737Max软件开发和测试外包给两家印度科技公司,它们强烈否认参与了波音737MAX的MCAS的开发,但肯定与波音有密切联系。波音对MCAS缺陷的原因没有披露。为消除隐患,波音决定在其737MAX飞机上使用名为MCAS的飞行控制软件修复程序。
3.737MAX9与SpiritAeroSystems。
阿拉斯加航空的737MAX9飞机发生的舱门脱落事件与这家名为SpiritAeroSystems(势必锐)的上市公司有关。势必锐是许多波音飞机机身的唯一供应商,总部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负责组装MAX喷气式飞机的整个机身。整个机身再通过火车抵达波音公司的伦顿工厂。在那里,波音机械师和质量检查员完成机舱内部装饰——添加布线、绝缘材料、侧壁、座椅、厨房和卫生间。
10多年来,势必锐和波音公司一直在成本、质量和生产速度上争论不休。波音的降价要求让势必锐的资金处于紧张状态,管理人员为满足日益苛刻的期限感到焦虑。波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