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国家医保局公布了今年的医保谈判结果,跟往年“灵魂砍价”的主旋律相比,今年的主旋律已经变成支持医药创新。通过一年一度的重大节点,可以窥探到,目前中国创新药品上市的市场回报激励着企业与投资者持续投入创新。
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医药创新产业不断爆发活力,跨国药企在华布局战略模式也在持续升级。对赛诺菲而言,挖创新药物的深度和提药品可及的广度,这两件事成为当前聚焦的主要方向。
12月15日,赛诺菲中国和上海医药宣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重点疾病领域进行全渠道、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和深入合作,构建从进口、经销到终端销售的端到端价值链体系。双方将通过这一双赢的合作关系和商业模式,最大化药物可及性,让赛诺菲优质产品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助力中国本土医疗健康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认为,跨国企业和本土药企有竞争也有合作,当前双方携手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全方位展开合作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全球领先的跨国药企一方面加速国内研发上市,一方面也积极以全球化合作为目标,志在惠及中国和全球患者。当前,跨国药企已开始探索差异化的创新模式,包括治疗领域和技术平台的差异化、价值链能力的延伸覆盖、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多方合作等,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方协作,使得医药创新惠及中国及全球患者。
强强联手:提药品可及广度,让更多创新药品惠及更广泛的患者外资企业是全面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指出,为解决外商投资经营的痛点难点提出6个方面24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外商投资引导力度,为外资企业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广阔市场机遇。
在政策推动下,加强跨国药企与本土创新药企的合作成为趋势。根据赛诺菲方面披露的信息,此次与上药控股的合作是赛诺菲中国和上药控股在长期合作基础上的全面升级,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双方将围绕多个赛诺菲优质产品,在重点疾病领域进行全渠道、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通过与上药控股强强联合等一系列举措,赛诺菲旨在建立更适应本地市场的商业模式和实现运营优化创新,进一步夯实赛诺菲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模式。
从本次战略合作的意义来看,上药控股依托遍布全国供应链网络,通过与赛诺菲中国等合作伙伴的强强联合,持续强化全国全渠道整合营销服务体系,推进供应链模式创新突破,致力于打造中国医药商业营销第一品牌。
“这是近年来,医药产业工商之间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战略合作之一。双方携手,共同构建战略新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医药产业链效率、推动医药产业链创新深度融合。当前,中国医疗制度的根本条件正在发生巨大改变,迫切需要新的市场模式来实现‘效率+创新’的平衡与协同,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本次产业链合作,实现了本土流通企业商业效率和跨国药企创新优势的完美结合,以构建新型生态圈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交叉融合,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将更有价值的药品推向市场、造福人民。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将此次战略合作新模式推进到更高的层次,我们也相信这种模式开创的道路将是不可阻挡的。”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李永忠说。
聚焦研发:挖创新药物的深度,加速布局多款重磅药物从大环境来看,在近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制药企业的研发管线在挑战中寻求整合,各家都在推动变革,以期实现医药研发生产力的持续提升。
尽管新冠病毒对全球的影响已逐步降低,但疫情仍影响着全球医药市场,全球医药市场也将继续面临挑战。特别是众所周知的创新药物研发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缩减研发管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在精简产品管线的同时,企业也需要从市场挑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
近年来,出于战略和商业潜力等原因,多家跨国药企纷纷应对市场变化,聚焦自身核心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未来全球制药行业中的竞逐者侧重点有望更为聚焦。
赛诺菲在近日研发日活动上介绍了该公司的研发策略和重点研发项目。公司高管表示,其研发管线中有12款新分子实体(NME)具有成为重磅药物的潜力,数量创下新高,全力打造免疫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
实际上,免疫学和炎症领域也一直堪称赛诺菲的市场王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赛诺菲在免疫领域的管线布局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等系统性疾病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外周炎性疾病以及1型糖尿病和癌症的自身免疫挑战;再配合赛诺菲在疫苗领域的优势,它们构筑起了公司面向未来,以免疫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支柱。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预计将由2021年的1,277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7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2021年,自身免疫疾病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891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421亿美元,分别占2021年及2030年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的69.8%及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