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论国金》过去两年在美国联储局持续加息及新兴市场高举「去美元化」旗帜的打击下,各外汇储备对美债的畏惧日益丛生,其持仓量亦产生了微妙变化。
截至9月30日数据,过去五年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总值由约6.2万亿元升至7.6万亿元(美元,下同),升幅约22.7%;持仓最高首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中国及英国,总数只由约2.4亿元升至2.5万亿元,两项升幅反映三大国期内的贡献愈见减少。日本持仓量变化不大,五年内只上升约2%,但中国却由近1.2万亿元减至0.8万亿元,下降33.4%;英国则由0.2万亿元倍升至0.7万亿元,数量上英国的增持抵销了中国的减持。再观察G7持仓,加拿大增持约2.3倍,法国约1.9倍,德国及意大利分别约44%及28%。数据反映就算G7经济如何走弱,当美国逼切大量发债以填补其飙升的财赤,G7仍是「进贡」美债的主力。
眼见整体外汇储备占比降至29.5%,重复印钞再回购操作令联储局占比已升至两成,但始终治标不治本,惟有向私人市场兜售,令机构投资者占比由48.2%升至50%。与外汇储备不同,私人投资者纯粹短线及利益挂帅,占比愈高预示美债波动性较大,日后需以更高收益率利诱,造成恶性循环,何况今天已达五成?贵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及拥有无限印钞的尚方宝剑,仍要透过利诱才能成功发债,实在黯然,背后反映著资金对其财政纪律及无限债务的忧虑,长远将动摇国家信誉。
大量发债加上债息攀升,未来利息负担愈见沉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显示,今年净利息支出将超过6400亿元,占全年收入约13%,10年后预测将升至近两成,即每年五分之一收入需花在偿还利息。捉襟见肘下,国家如何发展?早前评级机构的警告不无道理。
财政败坏导致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被外汇储备唾弃,利诱私人市场只是饮鸩止渴,维持高息加速经济衰落,可有出路?话虽如此,只要美元特权存在,印钞可解决一切,亦免疫于违约。另外,只要世界愈乱,资金愈往美债跑,受害的只是别国。这套系统助纣美国肆无忌惮地操作,逼使「去美元化」崛起。最后,年内美国财长耶伦多番要求访华,背后逻辑实在不言而喻。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