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广州车展前夜,极星科技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在品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摘星之夜”活动中高调宣传极星品牌,在人机交互方面称其为“全球电车品牌人机交互天花板”,暗示极星是唯一能在车机系统上做到全球化的新能源品牌。然而,极星汽车的销量数据和财务状况并不支持其所宣称的领先地位。2021年极星在华销售新车只有2048辆,占全球销量的7%,2022年对应的交强险数据为1717辆。在财务方面,极星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约为2120万美元,比起2022年同期的5750万美元下降63%,毛利率也从2022年同期的3.9%下降到1.1%。
沈子瑜的高调言论可能是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其在智能网联系统领域有十余年的深耕经验,这些言论可能是对乐观发展的展望。然而,极星在华销量不佳和营收下滑表明品牌在市场上的挑战。极星中国区总经理冯旦也承认,在中国市场极星既没有销量也缺乏品牌影响力。即使品牌推出了四款车型,但频繁延迟交付对消费者信任造成影响。此外,极星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低、产品定价较高,且售后体系不完善,门店数量有限。这些客观情况使得极星难以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看来,极星需要更现实地认识到在中国市场立足的重要性,在提升服务和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而不是仅仅依赖高调的营销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