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炸天的OpenAI,大模型生态初现
时间:2023-11-08 00:00:00来自:光锥智能(微博)字号:T  T

不出意外地,OpenAI的首届开发者大会,让人特别意外。

一夜醒来,大模型圈一只脚踏入了Agent的世界,另一只脚则踏入GPTStore生态的河流中。

美东时间11月6日,OpenAI开发者大会正式开启,创始人兼CEO山姆·奥特曼站在台上,45分钟的密集输出,再次展示了什么叫“遥遥领先”。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发布会的所有重点,其实无非就是三件事:

一是技术能力:GPT-4Turbo升级了6大新能力,包括128K的上下文长度、更强的控制能力,模型的知识升级、多模态能力(语音和CV)、模型微调定制和更高速率的限制,性能升级的同时,还对API调用的价格进行了下调;

二是可复制的能力:从原来的GPT到GPTs,用户可以打造专属于自己的GPT助手,企业可通过OpenAI提供的全套工具链“alltools”在企业内部建设有价值的工具,同时也可以深入让GPTs进化为一个个Agents,为智能体做准备;

三则是生态能力:企业不仅可以打造GPTs,更能将其上架在市场内,即GPTStore,可分享给其他用户使用,以及获得分成,类AppStore的商业生态由此为出发点。

正如网易有道CEO周枫所言,“这次模型上主要是性能和成本的优化,而在应用和生态方面,做了很多LangChain(开发工具链),LlamaIndex(开发数据框架)这些项目类似的工作,最终就是要实现以智能体作为AIApp的愿景。”

总之,OpenAI提供的生态能力解决了当下大模型发展的几个重要难点,而在此之上,大模型的应用层将迎来进一步爆发。

“很兴奋,还有很多信息在消化。”

OpenAI发布之后,光锥智能在与多位国内知名大模型创业者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大家对行业前景的期待,“OpenAI的多模态能力开放,对开发者是很大的利好,可以做的事情的边界得到进一步拓展,我预计会有很多新的玩法出现。”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对光锥智能称。

这45分钟,为大模型火箭的二级爆发,再次添加燃料。

让大模型,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需求,打造生态,找落地。”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结束后,某家国内大模型明星公司CEO对光锥智能发表了极为简短,却信息量极大的点评。

市场对ChatGPT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在发布会的开始,奥特曼报告了OpenAI平台和产品的一些数据,截至目前,已经有大约200万开发人员在其API上构建各种各样的应用,超过92%的全球500强企业正使用其产品,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达到大约一亿。

自GPT3.5问世到现在,每一次的升级都引领着大模型的下一个技术方向,不过,这次OpenAIGPT-4升级后的Turbo版本更像是查漏补缺。

首先是更长的上下文本长度,GPT-4Turbo上下文任务长度扩展至128K,相当于一本书的300多页,是GPT-4支持的8K上下文的16倍。不仅如此,奥特曼还强调在扩展文本长度的同时,还应该保持模型的准确性。

其次是弥补OpenAI一直以来的短板——安全可控和知识库更新速度。针对前者,推出了名为JsonMode的新功能,确保开发人员更容易调用API,提升对模型输入和输出的控制;即将推出“CopyrightShield”(版权保护)功能,若其企业和API用户面临版权侵权诉讼,OpenAI将为其承担相应费用。针对后者,OpenAI平台支持用户导入文档、数据库来更新大模型的认知,同时还将新升级后的GPT-4Turbo认知理解更新到了2023年4月。

最后,此次更新中,OpenAI的多模态能力开放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上一个时期,OpenAI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ChatGP能说、能看、能听,而现在才到了多模态能力释放的节点。DALL-E3、文生语音模型TTS(text-to-speech)、WhisperV3都将通过API的形式开放给开发者使用。

能力升级之后,为了让更多的开发者用起来,还做了一个大降价。

奥特曼表示,不断有开发者来向其抱怨,GPT-4定价太贵,也正是基于此,OpenAI这回干脆来了个大模型降价促销。

降价后的GPT-4Turbo输入token价格是GPT-4的三分之一,输出token价格是原来的二分之一;GPT-3.5Turbo4K精调版本输入token价格是此前的三分之一,输出token价格是原来的二分之一;GPT-3.5Turbo16K精调版本输入token价格是之前的四分之一。

正如奥特曼所言开发者的需求是驱动OpenAI降价的根本原因,这背后还有技术、商业等多重因素。

从技术降本看,根据外媒爆料,OpenAI此次可能将StatelessAPI变为StatefulAPI,奥特曼此前曾表示,基于StatefulAPI,用户不用再“重复一遍一遍地为同样的历史对话付费”,理论上StatefulAPI形式可将大模型应用的开销削减为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在商业上,OpenAI也一直在寻找突破点,从API、ChatGPT个人版再到企业版,一直在探索商业化。但其对手却未给喘息的机会,微软、Salesforce、开源生态主导者Meta都在以更具性价比的方式,背后“偷袭”OpenAI,商业化的紧迫感与日俱增。

OpenAI降价的背后,也代表着国外大模型已经进入到了普惠化、追求高性价比的新时期。

对初创企业、开发者而言是落地的机会,对OpenAI这类公司也是挑战,由降价而带来的或许是技术能力、资源分配、算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