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营收增速超500%的能链智电(NAAS.US),正迎来估值逻辑的重塑
时间:2023-10-27 00:00:00来自:格隆汇字号:T  T

10月4日,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简称“引进办”)同首批在港落户或扩充业务的重点企业进行签字仪式。据介绍,这20家来自海内外的企业,分别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策略产业。其中,不乏华为、京东、美团、阿斯利康等产业巨头。

有意思的是,新能源产业的代表既不是常见的电池厂商,又非龙头新能源车企,而是一家资本市场上的新面孔——深耕充电服务产业的能链智电(NAAS.US)。

为什么引进办在该行业的众多公司中唯独选择了能链智电?不妨结合充电运营行业的发展逻辑和刚出炉的三季报,来探讨公司背后的价值。

充电运营市场持续扩容,充电运营商迎来一体化整合机会

国内充电桩市场发展已经历多个阶段,从早期资本疯狂入局,到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竞争加剧,再到充电桩国标发布,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向供给侧倾斜,呈现出从“新能源汽车补贴”到“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再逐渐转变为“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充电设施运营补贴”。

目前,充电桩不足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公共车桩比为7.29:1,距工信部此前提出的“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作为加快新能源车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国家鼓励适度超前建设,因此公共充电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充电场站作为公共充电的载体,充电运营服务市场未来的成长空间依旧毋庸置疑。

另外,海外市场的车桩比矛盾更加突出,其中欧洲、美国作为全球第二、三大新能源车市场,公共车桩建设明显没有跟上新能源车增长,且公共车桩比远高于中国,且以慢充为主,占比分别为86%与81%。

就国内市场格局而言,以充电模块为代表的上游核心部件与中下游运营环节相对更优,头部优势地位不断提升。而伴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长,加之商业模式创新,不论是生态占位,还是中长期想象空间,下游运营商或许更有吸引力。

类似能链智电这样的纯第三方充电运营商,以解决用户“找桩难”为核心出发点,同时帮助区域/平台运营商提高充电桩利用率,充当着整合的角色。特别是在如今结构性布局失衡背景下,随着第三方模式市场的有效性被验证,解决行业痛点问题的优势逐渐显现,面对高度分散化的充电运营市场,能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连接各环节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有望迎来行业整合机遇。

回归二级市场来看,A股成为国内充电桩上市企业聚集地,且多为上游设备供应商和中游整桩及运营一体化服务商,而纯正的新能源资产运营商资产却极为稀缺。其中,上述提到的能链智电当属该赛道的核心资产之一。

能源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达81%意味着什么?

再从最近能链智电披露的三季报来看,翻阅这份财报后的总体观感,可以归结为“向新能源资产运营商转型,快步奔向盈利”。

不论是订单量和充电量,还是营收视角,能链智电都依旧保持着倍增的高成长态势。财报显示,2023年Q3,能链智电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7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536%;同期,该公司完成订单5920万单,充电量13.83亿度,分别同比增长58%和66%,占中国共用充电量的21.8%。与此同时,公司该季度毛利率同比由6.1%大幅增长至27.4%,亏损率同比大幅收窄256%。

显然,能链智电多项核心数据都保持着高速增长,说明国内充电桩市场仍处于高成长阶段。当然,这离不开公司背后一张持续扩大的“网”。截至9月30日,能链智电累计覆盖充电枪77.66万把,充电站7.37万座,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76%和65%,也依旧保持着较快的扩张节奏。

相比于短期盈利数据的优化,笔者认为有一个数据更加值得关注。报告期内,能链智电收入构成出现重大变化,EPC、储能等能源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达到81%。财报指出,这主要受益于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管理和储存解决方案等能源解决方案项目的持续交付。

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此时的能链智电相比较2022年登陆纳斯达克之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视作两家公司。如果说彼时的能链智电只是一家线上充电聚合平台,那么现在的能链智电,正在朝能源资产运营商加速转型。

从业务结构的转变上来看,公司业务从上市初期以面对C端的聚合服务为起点,逐渐向ToB+ToC、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协同发展的全链路新能源资产运营商进行转变,摆脱公司“单腿走路”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强客户粘性,吃透整个链条,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加深公司的护城河,从而吃到更多的利润。

从当前的中国充电市场来看,受场地、电力、服务、充电桩设备等四重要素影响,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而建桩具备典型的重资产、长周期回报属性,在此情况下,以自建为代表的重资产运营型业务并不是能链智电的最优解。

相比之下,针对B端运营商面临的提高充电桩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运营效率、增加收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类比“商业地产+物业服务”模式的充电服务运营模式,成为能链智电更好的选择。

能链智电并不想做一个充电桩“大业主”,而是新能源行业的“卖水人”。

事实上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