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深圳的街头奔驰着形形色色的汽车,它们造型各异但几乎都延续传统内燃机,那时经常登上本地新闻头条的是每一轮成品油价格的涨跌。
四年后,穿梭在车流中的电动汽车,成为无声而普遍的存在。摆脱了加油焦虑,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电力供应,车主们谈论的话题成了“去哪儿充电的体验感更好”。
对于时隔数年再次访华的柯一凡(IstvánKapitány)来说,这种前后对比的反差感相当强烈。尤其当他此行深圳的目的,是以壳牌全球零售与出行业务执行副总裁的身份,出席一座旗舰充电站的开业庆典。
柯一凡所供职的壳牌集团(Shellplc以下简称壳牌),是能源行业的“百年老店”。而在电动车时代,这家公司正致力于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充电服务提供商之一。
今年9月19日,壳牌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深圳正式营业。这座充电站内共配置了258个公共快速充电终端,试运营期间,每天为超过3300辆电动汽车充电和提供综合服务。即便在电动汽车渗透率高企的中国,如此巨大的充电站规模也不多见。
深圳是中国开放的窗口。落户深圳的壳牌全球最大旗舰充电站,亦是探究壳牌在中国的投资信心与业务蓝图的绝佳窗口。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跨国能源企业,面对全球电动汽车增长势头最强劲的市场,嗅出了哪些不同寻常的商业机会?又将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
最大的市场,最“大方”的投资
壳牌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已经超过一个世纪,早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塞缪尔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后来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
多年后,壳牌在中国的业务遍及天然气开发、润滑油、加油站、沥青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对于驾驶者而言,其中更为熟知的是壳牌加油站以及燃油等零售产品,而这亦是柯一凡所在的壳牌全球零售与出行业务管理的主要范畴。
出行,这项人类最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功能需求,随着现今交通工具的演进和低碳排放的约束,对这条产业链条上的每个企业提出了更多要求。
不过,柯一凡对此并不陌生。自他担任壳牌在匈牙利加油站便利店业务的经理开始,之后的36年间,他从加油站一线成长为壳牌全球零售与出行业务的掌门人,缔造了壳牌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6万座加油站业务,建立起一个由能源和零售交织而成的网络。如同教科书一般,他的工作经历记录了加油站零售服务行业发展的进程,这也让他对情势的变化保持敏锐。
“如果以前你问我未来理想中的加油站的样子,我可能还只能和你描述我想象中的图景。但是现在我会说,请你去看看壳牌的武汉盘龙十合一综合旗舰站。在那里,答案就在你眼前!”当他在深圳接受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畅想未来全球出行的智慧图景时,发生在中国的切实变化是绕不开的话题。
事实上,在抵达壳牌深圳机场旗舰充电站开业庆典以前,柯一凡此次的中国之行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此前出席了西安的壳牌极速威澎品牌焕新发布会和壳牌武汉盘龙“十合一”综合能源旗舰站的大型品牌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场活动颇具代表意义,外界从中得以窥见壳牌在缔造全球零售与出行业务的着力点与目标。
在西安,壳牌焕新了最高品质的燃油。焕新品牌后的壳牌极速威澎产品,拥有更高的辛烷值和抗爆性,对比92号燃油,动力最高可提升6.25%,加速最高可提升5.36%。此外,壳牌极速威澎拥有优异的清洁性能,可有效阻止95%积碳产生,保护发动机。
在武汉,壳牌打造了突破性意义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壳牌武汉盘龙综合能源站打破了传统加油站的概念,集合了十大“功能”,不仅能为车辆提供包括加油、充电、加氢在内的多元化能源选择,还围绕“人车”场景,汇集了便利店、咖啡、快餐、洗车养护和司机之家等高品质产品或服务,并联合本地俱乐部为驾驶者打造“爱车人基地”。
在深圳,壳牌开启了全球最大的旗舰充电站。该站配备了258个公共快速充电终端,试运营期间,每天为超过3300辆电动汽车充电。除充电业务外,该站还涵盖了洗车、餐饮、便利店等业务,为顾客带去高品质的充电和综合服务体验。
高品质的燃油是留给内燃机汽车存量市场的一次消费升级,而一站式充电站则解决了想象空间巨大的电动汽车增量市场的关键痛点。
“现在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新车是电动汽车,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高得多。中国正在展示未来的交通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来到这里是帮助支持这一转变。”柯一凡在采访中毫不掩盖他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欣赏和赞叹,“目前,壳牌全球超过一半的电动汽车充电终端都在中国。中国也一直是壳牌全球零售与出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市场之一。”
的确,人们的出行形态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但随之而来的挑战,市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妥帖的应对方案。一位中国电动车主常见的烦恼是,原来的加油焦虑有时会转变为电量焦虑,他们期待附近的充电站既便捷又高效,甚至能解决更多的麻烦和需求。
壳牌看到了这个空缺,并立即采取行动。目前壳牌运营的电动汽车充电终端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