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过完了,假期的出行消费火爆,可扫码支付的余额宝和零钱通给消费者提供了能花能赚的便捷好产品。兼具支付和投资功能的余额宝和零钱通背后其实是货币基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投资品种。
近期关注到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中国市场的货币基金规模创新高达到了11.5万亿人民币。另一边,美国市场的货币基金规模也达到了5.98万亿美元,双双创了新高。
按理说,中国和美国目前有着相对差异的经济周期背景:中国这边更多面临的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央行在不断通过降准和降息的手段提振经济。而美国经济的主要担心点在于通胀,美联储已经连续11次加息,将利率推升至22年来的最高水平。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都不约而同加仓货基,就值得细细思考了。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什么时候适合配置货币基金呢?根据美林时钟的理论,是在“经济下行、通胀上行”,也就是滞胀的阶段。在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同时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不断上升的利率也会让长期债券价格受到冲击,此时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配置的信心也很不足。因此持有现金在滞胀环境下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美国市场,投资者纷纷入场货币基金的主要原因和上述理论相对一致:
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抗通胀,美联储利率达到5.25-5.5%。此外叠加美国经济后续衰退预期,美国长端利率低于短端利率,出现了倒挂现象。如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在4%左右,收益率还不如美联储联邦利率。而货币基金投资于短期资产为主,当下收益率也能达到5%以上,因此购买短久期的货币基金就成为了投资者的高性价比之选。
此外,美国在硅谷银行(SVB)破产事件后,美国老百姓也开始意识到美国区域银行的存款信用风险。这些中小区域银行也开始控制贷款投放和表内资产投资,因而吸收存款的节奏也有放缓,缺乏提高存款利率的动力。在这双重背景下,美国的储户逐渐把存款从区域银行中转出,逐步转入货币基金。
而中国市场离“滞胀”还很遥远。一方面,当下的确国内经济数据还不是很理想,通胀也很低,8月份CPI同比涨幅0.1%,PPI同比降3.0%。利率水平也处于历史相对低位,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根据美林时钟等资产配置的理论,当下应属于“复苏”前期,应当配置在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利率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股票市场现在也具有显著的估值优势。所以从中长期配置来看,股票和债券市场都是相对更好的选择。
然而在当下,中国投资者偏好货币基金的原因,大家或许可以感同身受:一方面上半年股票市场投资收益不理想,投资者都想观望下市场,轻易不敢入市,选择把钱放在货基里面趴着。另一方面,随着非标信托和P2P等产品暴雷,投资者越发注重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性价比。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的规模约28万亿,货币基金在其中占比达到了41%。其实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货币基金并不适合长期投资持有,更适合短期流动性管理。
美国投资者配置货币基金相对理性,货币基金的占比一直在20%-25%左右。在欧美偏滞涨环境更适合配置货币基金的当下,美国市场货币基金占比也没有很陡峭地上行,仍然在26%这个比较健康的水平。
如果投资者在货币基金的配置显著高于其流动性需求,其实是浪费了资产的增值潜力。因此国内财富管理机构,应当帮助客户理性认知长期配置的意义,引导客户合理进行资产组合配置,按需、适度配置货币基金。
02
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货币基金在财富管理的产品图谱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部分投资者看来,货币基金是一个类似“保本”的工具,可以提供灵活的赎回,同时底层资产安全性也很高,在各类基金中风险是最低的,每天可以直观地看到“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是体验较好的投资品种。然而,从历史来看,货基的风险并不是如大部分投资者所预期的“毫无风险”或者完全“保本”。
美国市场经历过惨痛教训。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资产管理公司ReserveManagement运营的货币基金,持有雷曼兄弟发行的商业票据。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该基金宣布其持有的7.85亿美元的雷曼兄弟的商业票据价值减记为0,并将单位基金净值由1美元调整为97美分。于是,该货币基金跌破面值,随后进入清盘程序,陆续向投资者返还基金资产。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在于风险的全面扩散,该货基跌破面值带来的恐慌引发了流动性危机。在雷曼兄弟破产的那一周,美国同类持有商业票据资产的货币基金被赎回约3000亿美元,约占基金资产净值14%,货币基金流动性压力陡增。至此,雷曼兄弟破产这一信用风险事件转化为全面的流动性风险事件,形成了货基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后,美联储不得不祭出各类临时救市工具包,并允许该货币基金暂停赎回直到市场流动性足够改善,稳住了这一轮货币基金事件。
在2020年疫情期间,在恐慌情绪下美国流动性溢价快速上升,风险资产发生急跌,美股10天内4次触发熔断机制,投资者开始“追逐现金资产”,尽可能回避风险资产获取现金,不少机构投资者也需要现金满足追加保证金要求。在这样极端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