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车:丰田的敦刻尔克时刻
时间:2023-09-2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之前与各位分享了在日本感受到的经济发展情况(详见《日本的经济复苏及其他》),今天笔者来谈谈丰田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丰田汽车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公司,2022年全年销售汽车1010万辆,而第二名,德国大众的销售仅为785万辆。可以说,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丰田拥有“性价比高”、“省油”和“耐用”等优势,是世界汽车制造牌桌上不折不扣的大佬。

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以美国特斯拉和中国比亚迪为代表的一众造车新势力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相当不凡的成绩,让全社会为之侧目,丰田这样的昔日王者则显得较为落寞。

这种快速的变化在市值上体现的淋漓尽致,2022年底,特斯拉市值是丰田的三倍多,但销量仅有后者的约八分之一。

丰田怎么了?

带着探究的心理,笔者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另一方面通过阅读资料,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丰田汽车的战略抉择。或许有些浅陋,但期待为诸位提供一些启发。

能源焦虑与气候挑战

人类社会要发展,要运转,就要消耗能源。工业革命之后,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逐渐占据了人类社会能源获取渠道的主导地位。

不过化石能源有两大问题,一是它不可再生,且分布不匀;二是当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危害环境。

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各国都在探索能源替代,并在生产生活中针对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源头进行排放治理。具体到汽车产业,为了解决问题,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思路也造成了不同的结果。丰田今日的状况就与此紧密相连。

丰田汽车1933年诞生于日本。这是个公认的贫油国、贫气国和贫煤国,其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石化能源,几乎都须从海外进口。

国情使得丰田汽车从诞生就认定,开发燃油效率高、可靠耐用的汽车对本国汽车工业至关重要。这也使得它在1939年,就成立了蓄电池研究所。

上个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这给以石油为动力的汽车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环保浪潮也逐渐席卷全球,这改变了人们的心态,环保和节能成为了汽车消费的风向。

丰田最早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原本它就以经济型、小排量、燃油效率高的车型为特色,之后在解决汽车能源替代与碳排放这条路上更是越走越远。

新能源汽车面面观

汽车产业要从根本上解决石化能源的两大缺陷,理论上必须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让汽车零排放或者只排放无公害的物质。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思路。

今天特斯拉、比亚迪、丰田三大车企的不同新能源发展路径,正是沿着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走向的三个主流技术岔道。

首先说特斯拉,它发展的是纯电动车(BatteryElectricVehicles,缩写BEV或EV)。从2003年成立到2008年发布首款产品至今,特斯拉所有车型,均用车载电池储存的电能取代汽油来驱动车辆前进,从而实现了零排放。

不过EV车有三个缺憾:一,制造电池的多种金属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废弃后污染环境;二、电池储能有限,充电也慢,续航成问题。在行业发展早期,公用充电桩布局尚未普及时,这个问题相当突出;三、电能让车零排放了,但前提是给电池充的得是“绿电”,或是减排效率优于汽油车的电网供电,否则只是转移了排放。

接着说比亚迪,它本是电池生产商,2003年起步造车时走的也是EV路线,之后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简称插混,英文为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缩写PHEV)技术切入,推出了以车载电池为主要动力、以燃油发动机为辅助动力的插电混动技术车型。

所谓插混就是给汽车装上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车载电池电力驱动系统,另一套是传统燃油驱动系统。当EV模式下电池续航不足时,可切换成燃油模式继续前行。由此可见,插混其实是比亚迪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解决纯电动汽车续航问题而选择的权宜之计。

当时市场上电动汽车充电桩配套设施尚未全面铺开,里程焦虑限制了大众的需求,比亚迪一边针对B端客户生产电动出租车和大巴,一边针对C端客户推出插混车,迅速打开市场。今天比亚迪旗下朝代、海洋系列多款车型依然为消费者提供纯电和插混两种车型选择。

再来看下丰田,它是燃料电池车(FuelCellElectricVehicle,简称FCEV)的开创者。

这种车驱动汽车行使的能源同样来自电能,但它的电能来自于车载氢气(以氢气为主,也可是氨等其它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的化学能。使用氢燃料的车,只排放出水,而水对环境是无害的。

2014年丰田推出全世界首款量产燃料电池车Mirai(日语“未来”的拼音),以“快冲3分钟、续航600公里、只排水不排碳、零下30摄氏度畅行无阻、避难野营时可作为移动应急发电站对外供电”等划时代概念,被媒体称为一款将“氢能社会”照进现实的车。

当年丰田对“氢能源”终将成为地球清洁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充满信心,认定自身也将依靠完备的氢燃料电池车生产技术,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汽车的能源替代和排放问题。

世事难料的是,今天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无论从是从上下游企业数量、产业链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