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华为手机巅峰对决富士康华为小时工工价超苹果
苹果发布iPhone15系列,华为发售Mate60Pro并预售Mate60Pro+及X5,高端手机市场迎来巅峰对决。iPhone15最明显的变化是芯片升级及充电口改为USB-C,发布当天,苹果下挫1.71%收盘,总市值跌破2.8万亿美元。据了解,深圳龙华富士康已进入排单旺季,华为相关部门小时工工价超过苹果相关部门。终端市场上,华为门店已有众多消费者询问新机预订及发货事宜。有分析机构认为,虽然此次苹果新机令消费者感到失望,但苹果仍有优势。
点评:苹果“挤牙膏”式创新已持续多年,本质在于苹果在高端市场优势依然明显。在国内,此前华为手机份额下滑后被苹果夺走的部分,有望被华为重新拿回,但华为手机产能仍存在问题,拿回市场份额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多家国产手机品牌也在走高端化路径,华为手机业务回归可能对这些仍在高端化爬坡的品牌造成影响,这些品牌将如何应对?
张勇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发布全员信
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CEO。同时,阿里董事会接受了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职务的请求,该职务将由集团CEO吴泳铭兼任。全员信中,吴泳铭宣布确立阿里巴巴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
点评:阿里巴巴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支持张勇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未来,张勇可能向投资人转型。无论是阿里巴巴组织变革的推进还是马云为淘天集团提出的“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三大转向,都可以看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阿里巴巴这个庞大的商业集团正在寻求新的方向与目标。
销量承压AITO问界加快新车上市步伐
9月12日,AITO问界发布M7大五座新车,第四季度还拟发布M9。作为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推出的品牌,问界销量与头部造车新势力有距离,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行榜中,赛力斯销量5018辆,未排在20名内。不少车企正考量与华为的合作,车企是否愿意将“灵魂”交由华为,是疑虑的关键。此情况下,华为正着力把合作程度最深的问界做好,树立一个标杆。
点评:AITO问界诞生于2021年,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显得年轻,仍有试错空间,但销量仍十分重要。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此前便曾表示,未来的头部车企每年产量达不到500万辆甚至1000万辆,企业将很难立足。后续,新车发布有望改善问界境况,问界还将发布M9,余承东曾放豪言,称M9要重新定义1000万以内最好的车。
小红书宣布关闭自营店铺福利社
继不久前宣布关闭自营电商平台“小绿洲”后,小红书在9月15日再次宣布将关闭自营店铺“福利社”,自此小红书自营电商平台将全部关闭。小红书福利社在发布的致用户信中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小红书将集中资源和力量,服务更多买手、主理人、商家和品牌在电商的发展。福利社将于10月16日停止商品售卖,11月16日正式关闭店铺。
点评:对于关闭原因,有接近人士表示,小红书接下来希望集中精力和资源来发展买手等形式的多元电商。在关闭自营电商的同时,小红书买手、直播电商在今年发展迅速。业内认为,现阶段,在买手电商的主战略下,小红书需要相关成熟团队回援,集中既有电商的团队来进行招商和引流更为关键,分散力量则会多点开花、处处不足。
Unity宣布按游戏下载量“征税”引起争议
9月12日晚,游戏引擎厂商Unity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从2024年1月1日开始向符合条件的游戏产品征收运行时费用“UnityRuntimeFee”,按安装量单次收费,价格区间为0.01-0.2美元。Unity这一公告在游戏圈内引发震动,多家开发商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不满。Unity在9月14日的最新说明中表示,此次的Runtime费用模式是有较高门槛的,90%以上的客户都不会受到这一变化的影响。
点评:有游戏工作室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团队已经在考虑更改游戏引擎的方案,也有独立游戏团队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未受到影响,但未来会关注国内的引擎替代选择。有引擎行业从业者认为,受制于游戏引擎在产业链中的格局,公有引擎的商业化一直都非常困难,引擎厂商能获取的收入和高昂的投入难以匹配。站在外人角度很难理解引擎厂商的一系列商业动作和布局,其实都是在尝试重塑引擎的商业价值。
华为和小米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9月13日,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此前,华为与小米在专利领域几经纠葛。今年3月1日,据中国知识产权报第02版刊发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受理公告》信息,华为已起诉小米四项专利侵权。从专利内容来看,该专利纠纷主要涉及4G/LTE技术、手机照相和解锁技术等。
点评:此前华为法务部副总裁、重大项目部部长沈弘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中国公司都在参加全球主流的专利池,通常大型厂商既是权利人也是使用人,所以大型厂商之间的许可通常是交叉许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