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侠说》香港国际机场在新冠疫情期间与全球机场一样,因旅客大幅减少而受到严重影响。但货运量方面,不仅没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大幅增加。根据国际机场协会最新公布数据,香港国际机场于2022年再度成为全球最繁忙货运机场,全年共处理420万公吨货物。在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加上全球贸易及供应链受阻,导致全球整体空运货量下跌,香港何以能成为逆市奇葩?
笔者认为这并不仅仅因为幸运而取得的成功。在疫情爆发前,香港国际机场已被誉为全球最佳机场之一。它积极扩展第三条跑道之馀,还进行多项发展项目,全面推进以提升空运服务。
另香港机场的航空货运站营运商及停机坪飞机服务营运商,在特殊处理的货物方面已达到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标准,取得医药品运输(CEIVPharma)、鲜活货物运输(CEIVFresh)或活生动物运输(CEIVLiveAnimals)认证,成为全球少数达到此水平的机场之一。从中可知香港国际机场没有因疫情而停滞,反而善用时间资源升级增值,令疫后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运需求,业务更上一层楼。
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表现卓越,自2002年屡获国际殊荣,近年如《PayloadAsia》颁发的年度亚太地区最佳机场和《AirCargoWeek》颁发的世界航空货运大奖-年度最佳机场。
今年更是香港国际机场在航空货运方面新的里程碑,与东莞市合作设立「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空港中心)。这是全国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快速通道。空港中心将香港机场报关、集拼、打板、安检等功能前置于东莞,经过空港中心海运后直接上机,实现一次申报、高效通达。在空港中心试运首4个月中,进出口货物重量约251.8吨,货值约1.48亿元人民币。
上月中在东莞举行的「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宣传推介活动中,香港机管局商务执行总监陈正思表示大湾区75%国际空运货物经过香港机场转运到世界各地。机管局将与东莞市合作,在东莞打造一个标杆性的国际空港智慧物流园。
根据黄埔海关资料和《大公报》的报道,在空港中心海关监管物流一体化下,将会为大湾区内航空货运业提供五大便捷:一)允许进口货物先拆后报,满足交货需求;二)支持出口货物混拼出口,促进业务发展;三)实施海关检查前置,契合空运特点;四)打造空港货运枢纽,辐射湾区腹地;五)支持跨境多式联运,打破时空限制。
自国家于2019年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著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过去,湾区内的航空物流业的内部竞争,经整合后便成为一个超级航空物流系统。现时大湾区内5个机场的货运吞吐量为870吨,当中以香港(500吨),广州(204.5吨)及深圳(156.8吨)为主,而预计2035年将上升至1660吨,有利成为华南地区的航空货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