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亚马逊云科技顾凡:生成式AI带来四大机遇,应用落地仍有痛点
时间:2023-09-0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无疑是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GenerativeAI(生成式人工智能)催生出的新产品、新场景、新应用将集中亮相,人们也将有机会进一步探讨风口下的各行各业将迎来哪些颠覆性变革。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在接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从四个方面为企业带来机遇:第一是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第二是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力;第三是帮助企业提升业务运营效率;第四是提高企业在内容创造方面的效率。由此可见,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重塑每一个行业,改变各行各业的游戏规则。

与此同时,他亦表示,企业要把生成式AI用起来,必须要解决几大痛点:首先是找到合适的业务场景;其次是更容易地选择和使用基础模型;第三是如何在保护企业私有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去“更容易”地对模型做调优;第四是如何降低门槛让更多人有能力开发生成式AI的应用;第五是超大规模和高性价比的算力资源,尤其是考虑未来的应用推理成本;最后是破解人才短缺的挑战。

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加码在中国的投入。2013年,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中国区域有限预览,后又陆续发布了由光环新网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亚马逊云科技亚太(香港)区域。亚马逊云科技在国内已经拥有数千个合作伙伴,支持了过万家本地初创企业,并为超过100万人提供了云计算相关技能培训。亚马逊在中国支持的两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山东的太阳能项目和吉林的风能项目,已正式投入运营。

企业全球化的步伐正在加速21世纪:一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为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企业迈向国际提供云计算服务。能否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角度,谈谈中国市场的前景以及中国企业出海的趋势?

顾凡: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对于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企业来说,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他们都希望瞄准全球的用户和市场,寻找新蓝海、新赛道、新机会。

首先,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中国作为最重要的业务发展地区之一。我们相信,跨国企业如果能够利用好中国本地的资源,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在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些我们的思考:第一,中国拥有巨大的ToC消费市场,与众不同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跨国企业可以结合本地互联网生态打磨客户体验,进行本地化创新。第二,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一个产业升级、从大到强的关键时期,这给跨国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去利用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打造“行业首创”的场景,推动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第三,跨国企业可以利用中国庞大的软件开发人才资源和繁荣的初创生态,弥补自身技术和研发能力不足、人才储备有限等方面的挑战,支持全球的业务发展。

比如,西门子中国的首座数字化工厂——成都灯塔工厂,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技术,部署了全球领先的工业废料自动分拣系统,把整体分拣的准确率从70%左右提升至97%以上,逐步实现分拣流程的无人工干预,为全球的电子制造行业树立了标杆。

从中国企业出海来看,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制造、零售、汽车、软件行业,抑或是初创企业,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都已经开始出海求变。这里我主要分享三个趋势:首先,无论是传统的家电、服装鞋帽等制造企业,以及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企业,都在积极通过跨境电商这个有效工具,让中国的品牌和产品能够“直通”全球。第二,越来越多的中国出海制造业企业想要在海外建立竞争优势,正在推动自身从“制造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提升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网联化,改善用户体验,甚至提供增值服务,增加用户订阅。第三,企业服务领域也正成为服务贸易出海的新热点,包括企业功能型软件、软件基础平台、工业类以及企业协作类软件等等。

分享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智能摄像头品牌天和荣在出海之初主要销售摄像头,但是传统的安防摄像头赛道竞争激烈,如果没有独有的竞争优势,就只能靠价格。他们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推出可以识别访客身份的智能门铃,以及提供老人小孩监护甚至宠物监护等功能的智能化产品,并提供增值订阅服务,开辟全新的盈利模式。他们还在探索一些全新的赛道,比如,它借助我们的服务推出了一款智能喂鸟器,能精准识别6000多种鸟类和偷食动物(如松鼠),准确识别是哪种鸟,是否要喂食,要喂哪种鸟食,还可以及时提醒用户鸟儿的到访,自动拍摄并且存储鸟儿的视频,并且为用户提供7天的免费云存储,让用户可以回查、观看。

数据是驱动企业节能减排的核心21世纪:云计算公司在赋能行业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足迹的关键是什么?

顾凡:上云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数据则是驱动企业节能减排的核心。无论是在碳排放管理、清洁能源替换、还是企业ESG报告生成等场景,云计算所提供的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如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等,能够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依据,帮助制定节能减排计划。

企业减碳的前提是摸清自己的“碳家底”。只有明确排放范围,开展碳核算,计算排放总量,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