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为何吐槽特斯拉传记"很无聊"
时间:2023-08-28 00:00:00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字号:T  T

如果特斯拉想要成为一个

可以延续数代并能实现超越的企业

不能单单靠马斯克一个人在困难时期

“睡在工厂地板上”,而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

“很多人写过马斯克,但从没人出过特斯拉的专著。”美国资深财经评论员、《华尔街日报》科技与汽车专栏记者提姆·希金斯这样谈起自己的新书《极限高压:特斯拉,埃隆·马斯克的世纪之赌》。

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却给出一句冷冰冰的评价:很无聊。

“他肯定会这么说,因为这本书不完全是围绕着他来展开的。”提姆·希金斯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提姆·希金斯在书中没有突出埃隆·马斯克个人,而是克制、冷静地描写了一群对特斯拉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在提姆·希金斯看来,如果特斯拉想要成为一个可以延续数代并超越创始人的企业,不能单单靠马斯克一个人在困难时期“睡在工厂地板上”,而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而另一方面,提姆·希金斯也非常认可特斯拉的创造性价值,“即便特斯拉未来会没落,但特斯拉的遗产会一直在,毕竟它改变了人类对于电动汽车的看法。”

用数据跟马斯克辩论,更容易说服他

中国新闻周刊:《极限高压》这本书没有过度突出马斯克个人,而是描写了一群对特斯拉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群像,如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通用汽车前掌门人里克·瓦格纳、曾执掌丰田汽车多年的丰田章男、软银集团CEO孙正义等。这么做,你不担心这本书对读者没那么有吸引力吗?

提姆·希金斯:这些人对特斯拉的发展非常重要,他们的贡献,不该被马斯克一人的光芒所遮蔽。这也是本书的特别之处——这是第一本关于特斯拉全景式发展的书籍,也是事先不用得到马斯克授权的书籍。我并不担心这本书对读者缺乏吸引力。我分析了关于特斯拉的千份法庭、公司文件,对特斯拉数百名员工进行了访谈,而不是靠八卦和社交媒体信息拼凑来写的。

中国新闻周刊: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马斯克能每次在特斯拉造车缺钱的时候,都能化险为夷,他有什么“秘诀”吗?

提姆·希金斯:马斯克所描述的特斯拉愿景,面向的不单单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在制造出大众能买得起的特斯拉Model3之前的20多年里,他必须不断说服投资者相信特斯拉能赚钱,能可持续地投资。造车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自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诞生以来,特斯拉可以说是第一家花掉巨资撑过来的美国电动汽车企业。

在硅谷,投资者喜欢把钱投给回报迅速的软件行业,说服他们把钱投给造车初创企业,非常困难。

马斯克可以说是白手起家,20多岁就成为百万富翁,虽然他那时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富有。他几乎把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其实冒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当然他有很多很好的富人朋友给特斯拉投资。

马斯克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强于其他上市公司的老板。比如建造ModelS,就比之前预料的制造成本超出了很多,汽车最终的售出单价是57400美元,比预先设定的5万美元多了近一万美元。这在福特等传统汽车制造商那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但马斯克坚持极致的产品追求。马斯克确实有钱,能比其他创业者更自由,但是他也比其他人更勇敢,愿意并敢于承担风险。

中国新闻周刊:马斯克造车,在决策上有什么特点?

提姆·希金斯:实际上,信息化决策是特斯拉带给汽车行业的突破之一。特斯拉通过智能软件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操作汽车,并能根据大量用户数据迅速进行调整和改进,提供定制化的用户体验。一些跟马斯克共事的人也告诉我,如果拿着数据跟马斯克辩论,更容易说服他。另外,当ModelX被制造出来时,由于花费巨大,公司没有余钱建服务中心,特斯拉就根据汽车里的数据分析,采取了一个更精准且低成本地服务客户的方式,直接派遣工人前往客户家中或办公室进行维修。

马斯克身上有很多灰色地带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种说法,马斯克是一个很难跟人共情的人,这反倒成就了他的商业成功,你如何看?特斯拉高管的离职率很高,人才流动非常大,你怎么看待他的用人之道?

提姆·希金斯:我同很多与马斯克共事的人聊过后,发现他们一方面觉得在特斯拉的工作很有意义,可以攻克很多一直想去攻克的难题。但另一方面,他们最多只能跟马斯克共事几年。马斯克专横、情绪化、爱面子、缺乏安全感、自大、偏执,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似乎离开特斯拉的人,没有想再回去的。

特斯拉造车花掉了很多钱,也浪费了很多聪明的头脑。很多人一开始是因为认同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理念,也秉持改变世界的愿景,降薪加入特斯拉。但实现这样的愿景非常具有挑战性,马斯克把做事情的标准设立得很高,招聘和筛选人也非常严格。很多人因过度劳累或压力过大而失去热情和动力。对马斯克和特斯拉来说,这些人是工具,一旦工具不好用了,便会弃之。

很多人问我马斯克是坏人,还是英雄,实际上,答案没那么简单。他身上有很多灰色地带,很多时候取决于他当天的心情。

中国新闻周刊:马斯克被称作“逆向管理”CEO,这类似于近几年流行的“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