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上半年,全球宏观环境波动加剧。国内方面,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弱于预期,A股市场较为震荡且各行业板块行情分化。受益于AI领域掀起的科技新浪潮,通信、传媒、计算机等行业涨幅领先。展望下半年,全球宏观环境将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结构性趋势值得关注?这些趋势会给全球以及中国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贝莱德2023年年中全球投资展望中,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携手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贝莱德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刘鑫,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共同探讨了2023下半年全球及中国市场投资机遇的关键点。
访谈金句
陆文杰:
我们对全球股市的配置观点可以概括为“东升西降”。
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软件服务、信息科技等行业相对于硬件公司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尤其是在AI的应用层面。随着大模型的基础被嵌入越来越多创造性的场景,我们认为AI对更多产业的发展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股票投资策略上,要看到结构性趋势带来的机会。
在风电、光伏、储能等产业链中,中国公司有成本优势、技术优势,我们认为这些行业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宋宇:
综合金融、经济基本面及政策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贬值大概率已经结束,下一步可能会看到波动,但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贬值预期。
刘鑫:
当前债市已经进入政策博弈期,短期不确定性较高。同时考虑到经济弱复苏、资金面大概率维持宽松,以及低通胀环境延续,我们对债市总体相对谨慎。
债市风险方面,主要是震荡所带来的估值风险,因城投出现大面积系统性风险而衍生出强信用风险的概率暂时不大,但对部分地区以及总体性价比的筛选仍需加强。
文字实录
陆文杰:各位投资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贝莱德2023年年中全球投资展望的直播。我是今天直播的主持人——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
回顾2023年上半年,年初大家普遍的预期是:“欧美经济步入衰退,股票市场承压,而中国经济重启复苏欣欣向荣”。但回过头来看,当前欧美经济还是比较坚挺,股票市场也表现强劲。反观国内,经济复苏弱于预期,权益市场存量博弈加剧,现实与市场的预期产生了较大的背离。
展望下半年,面对当前全球宏观环境的波动,贝莱德智库提出了三大投资主题,分别是:紧缩下保持审慎、发掘新机遇及把握结构性趋势。后市应当以怎样的框架去思考分析?对投资方面又有怎样的启示和影响?今天的直播,我们将为大家分享基于这三大投资主题的解读,以及我们对于下半年全球和中国市场的投资观点。
今天除我之外,还有两位来自贝莱德的嘉宾,他们分别是:贝莱德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刘鑫,以及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
2023下半年的三个投资主题
陆文杰:2023年上半年国外发达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波动。站在当前年中的节点,大家对于海外市场最关心的,还是海外的通胀压力是否已经得到缓解?欧美央行下半年是否还会持续加息?先请宋宇来帮我们介绍一下。
宋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引入贝莱德智库下半年全球投资展望的第一个投资主题:“紧缩下保持审慎”。欧美的通胀有所缓解,加息压力随之减小,但同时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联储一直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在经济衰退时通过迅速降息刺激经济活动。此次虽然通胀较高点有所下降,但绝对水平仍高于他们认为的合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压力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贝莱德对降息的预期相对较低,背后的逻辑在于,欧美经济面临很多供给面的负面冲击,包括劳动力等等,这些负面冲击会导致通胀的粘性比市场预期的要强。因此,我们推测在当前这种全球环境受供应限制驱动的新格局下,欧美各国央行不会迅速采取宽松政策。
陆文杰:宋宇特别解释了什么叫做“紧缩下保持审慎”这一宏观主题。这个主题令我们短期内对发达国家整体保持谨慎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没有投资机会。对于AI主题以及日本股市,我们认为值得继续加大投资。关于固收方面,我们想请刘鑫来解读一下,在此背景下,全球乃至中国的债券资产有哪些投资机会?
刘鑫:先谈一下我们对欧美债市的看法。首先,考虑到发达国家的通胀粘性比较强,再结合现在的估值来看,我们认为,美国长期国债未来会有比较高的波动性,更加适合交易性策略。从配置型策略的角度考虑,我们更看好美国的短期国债。同样,由于通胀持续高企,我们建议超配通胀挂钩型债券。相比美国国债,欧元区与英国的长期国债定价反映利率上升相对充分,因此我们在战术上更加乐观。
再来看一下中国的国债,从全球投资者的角度考虑,虽然中国国债的绝对收益率相对偏低,但同时它的波动性也很低,且和全球其他地区的国债相比,关联度也非常低,对全球的投资者来说有一定的配置价值,所以我们给予中性的观点。
陆文杰:我们刚刚介绍了展望下半年的第一大投资主题是“紧缩下保持审慎”;第二个投资主题是“发掘新机遇”或者叫“转向新机遇”。请问宋宇怎么理解和解释第二个投资主题。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