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打样,国内AR和VR创业者走错路了吗?
时间:2023-07-21 00:00:00来自:界面字号:T  T

(原标题:【深度】苹果VisionPro打样,国内AR和VR创业者走错路了吗?)

尽管苹果visionpro尚未正式发售,但“潜伏多年”的国内AR/VR创业者们早已开始期待新一轮的行业“春天”。

在一众从业者眼中,苹果visionpro有望成为行业标杆产品去叩响消费者端的大门。事实上,在苹果visionpro发布后,国内头部厂商如雷鸟创新、影目科技、Xreal、Rokid等公司的创始人,都针对这一产品发表了看法,可见对它的重视程度。

类似的景象曾在去年显现过——“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交互入口”等时髦概念不断冲击着科技行业,仿佛不谈不做元宇宙就会被时代抛弃。

“元宇宙带热了AR/VR赛道的企业。”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一个细节:元宇宙概念出现前的两三年内,部分被投企业很难有融资,但从2022年开始,基本上一年可以融两轮甚至三轮,有些企业估值一年时间翻了好几番。

产业资本介入加速产品落地,财务投资开始偏向有上游能力、技术能力强的头部厂商,多地政府及银行等主流金融平台都给出了优惠政策。种种迹象都表明,AR/VR正在从“绿洲”式概念走向落地,真正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产业。

热钱的确为AR/VR智能终端厂商提供了研发“弹药”,也进一步催熟了如空间计算、光学芯片等供应链布局,但内容生态单一、消费级产品出货量不容乐观等现实问题始终未解。

VR3A大作《半条命:Alyx》、VR一体机OculusQuest2发布后,软硬件“两开花”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增长点——2021年全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可这一数据在相对沉寂的2022年迅速回落,降至880万台。

元宇宙浪潮来得快去得更快,AR/VR投融资也随之遇冷。烯牛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元宇宙相关投融资事件有超百起,而今年到目前为止仅有27起;新成立的相关公司数曾在2021年达到高点36家,2022年降至32家,今年到目前为止仅有1家。

也因此,苹果visionpro承载了重振AR/VR业的重担,也在普通消费者群体里赚足了眼球。这不禁让人思考,一款打着“当下技术最先进”旗号、定价两万五千元的高端头显设备,是否真的能释放出外界所期待的巨大能量?若以此为标尺,国内AR/VR创业者之前的路都走对了多少?

苹果落地MR

若说visionpro给行业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影响,是苹果对AR/VR概念的重新讨论。

VR设备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交互式的虚拟三维空间,而See-Through(影像透视)功能则是为了打破虚拟空间,让用户对周围的真实世界有所感知。如Meta、微软等企业选择借由See-Through功能在自身VR产品上增加更多AR向应用,以提升设备的实用价值。

目前实现See-Through功能的技术路线主要包含VST(视频透视VideoSee-Through)、OST(光学透视OpticalSee-Through)。苹果visionpro通过EyeSight的功能链接虚拟与现实,其背后的思路正是VST路线。

这个原本出于安全性考虑的功能成为AR/VR融合的重要中间项,模糊了两者间的界限,催生了MR概念的出现。尽管苹果将自身产品称为AR,但visionpro通过EyeSight功能、物理旋钮链接、切换虚拟与现实的思路无疑是MR概念的完美落地。

亮亮视野CEO吴斐用“精彩绝伦”来形容旋钮设计,认为这是空间交互设备的新标准。消费级AR眼镜研发商Rokid创始人祝铭明则表示,苹果打出的AR定义统一了未来XR的方向,“未来VR不会有人再提,最多讲MR,未来的生态就只有VST的技术路线和OST的技术路线。市场概念更清晰或者说简化,这是好事情。”

VST技术路线本身并不新奇,微软在2016年曾将立体摄像头集成至VR系统中,以此来使用户能通过摄像头的馈送看到现实世界。据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所说,当时国内也有数家厂商提出类似方案,但在显示、轻巧程度方面都没能做到苹果如此高的集成度。

“无论是OST还是VST,最核心的是显示面板,但显示面板(领域技术比较成熟的)除了索尼就是合肥视涯。”宋楠告诉界面新闻,“从这个角度讲,其他光机厂商其实都是在做光路设计,而所有光路设计都集中在Birdbath路线(AR主流光学技术方案之一)上,也有一些其他的光波导厂商,但光波导目前还不成熟。”

至于两种技术路线未来趋势如何,业内看法各不相同。技术相对更成熟的OST路线是目前大部分AR厂商的选择,苹果此番站队VST无疑对他们产生了冲击。苹果visionpro所选择的MicroOLED+pancake光学显示方案,以高成本为代价实现了更高的显示效果。

这也是苹果visionpro的思路体现——先堆技术,再做减法。AppleM2+R1自研芯片、MicroOLED+pancake光学显示方案、双眼8k+分辨率、面部及眼部追踪、手势控制等等一系列配置及功能叠加,使得两万五千元的高定价有了合理的解释。

吴斐认为,苹果visionpro大概率难以成为“爆品”。但在祝铭明看来,上述做法实际上拉大了未来的价格空间。“今天如果所有人还以贴硬件的方式做产品,无论是VST还是OST方案,从业者都会被压到一个非常难受的空间,”他指出,“虽然苹果这次把价格空间拉得特别大,但我相信未来会做到相对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