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水管理难度指数级增加,双碳目标下哪些技术手段可以用?
时间:2023-06-1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水资源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提出,到2030年,所有行业大幅提高用水效率。

6月5日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工业水领袖论坛(IWLF)上,来自钢铁、发电、石化、煤化工等用水终端行业代表均提出,进一步的提高水利用效率,需要依靠包括数字化解决方案、绿色能源、低碳膜等在内的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也要更多与终端行业结合,进一步拓展低碳应用场景。

水资源管理需求迫切但难度加大

今年3月,为期三天的联合国2023年水事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水行动议程》,包含700多项来自各方旨在保护“人类最宝贵的共同利益”——水资源的相关承诺。

而在中国,《“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坚定走节水降碳绿色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到2025年,遴选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造纸、印染、食品等行业水效领跑者50家,缺水地区重点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高碳排放的行业面临产能升级的严峻压力,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加大力度,深挖通过水管理实现节能降耗的可能性。

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用水部门之一,也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对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节能协会冶金专委会秘书长郜学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正在积极践行碳达峰行动计划,节水工作应着眼长远,结合实际,适度超前。建议企业建立源头减量、分质控制、处理回用的节水理念,全面谋划水效升级路径,实现水资源消耗刚性约束目标,同时加强精细管理,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艺康集团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造纸及重工事业群总经理韩江文表示,水是工厂的血液。工业生产不仅需要大量用水,输送、加热、冷却及处理水也都需要消耗能源,因而工业生产不仅面临水资源紧缺挑战,未经高效管理的工业用水还会造成更多温室气体排放。“无论哪个行业,现在提升水的使用效率,相较于10年、5年以前,难度是指数级在增加。”韩江文提到,实现可持续水管理,共同迈向净零未来,比原来更加需要技术进步。

“十三五”以来,我国工业用水效率明显提升,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5年的58.3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8.2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89%提高至92.9%。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22年万元GDP用水量为49.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1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下降33.4%、50.3%。

但是,工业领域节水提效仍面临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匹配、部分行业水重复利用率不高、非常规水利用不足、关键技术与装备存在短板等问题。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有着持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在钢铁、化工、微电子、数据中心等行业尤为突出。但同时,当前全球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而艰巨。

“到底如何真正能帮助工业企业,真正能够进一步减少水的使用,提高水的使用效率,是摆在艺康面前的课题。”韩江文表示,艺康希望借助“水的力量”,以专业、高效的可持续水管理,助力企业业务转型与持续盈利,同时将企业的气候承诺转化为整个企业的行动,推动可持续的业务增长。

“蚊子肉”也不能放过

“对于继续提高水的使用效率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一点也不能放松,不能满足于今天已经实现了超过90%的循环用水,应该设定更高的目标。”韩江文说。

因此,艺康提出“以水之力,实现气候目标”(EcolabWaterforClimate)的可持续水管理理念,引入全面水管理的战略方向,也就是不再局限在某一个非常狭窄的行业领域,而是站在钢铁、化工等多行业企业的角度,来全面的去看水的利用,哪些地方还有提高水效的机会。

这其中,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是重要的抓手之一。

目前,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水管理与企业生产效能管理有机结合,遵循“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实现可持续水管理,从而在提升生产效能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已然成为水管理的新趋势与发展方向。

但是,挑战在于,一是没有端到端水管理全景图,二是难以实时掌控生产运营表现,造成企业工厂用水风险高,降本增效难度大,无法实现持续优化运营。

“我们全面开发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的方法来精密的监控管理,优化工业企业里水的使用、循环、减排,通过大量数据跟踪、自动化控制以及优化,来真正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使用,进一步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以及保护水资源。”韩江文说。

在本届IWLF上,艺康分享了多个基于纳尔科3DTRASAR技术的数字化、可持续水管理方案,包括全新发布的艺康数智汇智能水管理平台等。

比如,艺康数智汇智能水管理平台包括了数字化服务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视图、动态报告、分析诊断和行动日志、经济收益和潜在优化机会;包括了智能水效管理,可以提供水系统各层级绩效、24小时数据指标监控、多维度数据分析;包括了OMNI资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资产健康诊断、资产效率分析、潜在风险评估、预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