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①美股穿越周期的科技股中硬件公司偏多,主因技术创新快且产业链长,但大市值中软件及应用更多,得益于网络及规模效应。②A股穿越周期的科技股由硬件公司主导,且龙头也集中在硬件领域,源于中国制造体系完备及制造成本更低。③港股穿越周期的公司依然是硬件领域更多,但中概股基本都是互联网公司,其发展离不开中国庞大的流量红利和消费市场。
当前数字经济代表的TMT板块正在孕育新的投资机遇,为此我们推出系列专题,通过对比历史来帮助投资者布局未来,本篇将聚焦穿越周期的科技股。回顾历史,一轮科技牛市过去,大部分公司的股价回到原点,只有少部分公司能够穿越科技周期,持续受益于产业趋势。投资者常说“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以AI为代表的数字产业还在发展早期,为了提高投资的确定性,本文将帮助投资者寻找“有鱼的地方”。
1.美股:硬件易出牛股,软件龙头更优
为了研究哪些科技公司的投资确定性更高,就需要回过头去看历次科技牛市过后,哪些公司能够大浪淘沙,股价重整旗鼓,突破前期牛市的高点,而非牛市中的一时炒作。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以美股、A股和中资股(港股+中概股)作为对象,分析股价创新高的科技股通常分布在哪些领域,也即何处“鱼”更多。
美股穿越周期的科技公司中,硬件公司数量更多,但龙头公司多为软件及应用公司。回顾美股历史,能够穿越科技周期的公司中半导体等硬件公司较多,换言之,对于美股科技股的投资,硬件领域往往能够提供更多优质标的,确定性相对更高。但是,软件和应用领域往往诞生大市值巨头,并且这些公司很多在前一轮科技周期中已经是行业领导者,即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9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开启了PC时代,美股掀起互联网浪潮,纳斯达克指数于2000/3/10涨至高点,随后科网泡沫破灭。2010年之后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美股再掀科技牛市,纳斯达克指数于2015/7/20见到高点。此时,尽管指数已经基本与2000年的高点齐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年股价坠落的公司均已重回高峰,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公司重拾升势,并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大放异彩。两个高点之间股价创新高的公司有115家,涨幅较大的代表公司如苹果(00-15年化涨幅25.5%,下同)、亚马逊(14.0%);细分看,硬件公司的数量/占比为64家/56%,软件为21家/18%,应用为30家/36%。尽管股价创新高的科技股中硬件公司数量较多,但其中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则是以软件和应用类为主(15家);进一步细分看,媒体娱乐、在线零售等应用领域更容易孕育体量庞大的龙头(9家)。
2015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科技牛市见顶,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未终结,并且在近些年一度加速。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之后,线上经济加快发展,互联网等科技企业直接受益,叠加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造就了一轮科技牛市,纳斯达克指数于2021/11/19见顶,为历史新高。类似的,尽管此时指数已经远远超过2015年高点,但实际上只有375家公司股价超过当年的高点,涨幅较大的代表公司如AMD(15-21年化涨幅110.2%,下同)、英伟达(101.5%);细分看,硬件公司的数量/占比为200家/53%,软件为115家/31%,应用为60家/16%。同样的,尽管股价创新高的科技股以硬件为主,但其中大市值龙头则主要分布在软件和应用领域(13家);如果看前5名更甚,微软、Alphabet(Google)、亚马逊、Meta(Facebook)分列2-5名,第1名的苹果尽管被归为技术硬件与设备类,但苹果的成功与其2015年之后iTunes等软件应用服务收入占比上升密不可分。
股价新高的背后是盈利的持续增长,美股穿越周期的科技公司成长性高于行业整体。首先看美股2015/7/20股价超过2000/3/10高点的115家科技公司,其盈利在00-15年保持较快的持续增长,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为14.3%,显著高于美股科技公司整体的8.5%,其中技术硬件与设备复合增速达25.7%,高于整体的15.6%,半导体产品与设备为14.7%,高于整体的2.3%。再看2021/11/19股价超过2015/7/20高点的375家科技公司,其15-21年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的复合增速为22.5%,高于美股科技公司整体的18.7%,其中互联网零售复合增速达68.2%,高于整体的40.0%,媒体与娱乐为30.4%,高于整体的22.5%。
硬件易出牛股主因技术创新及产业链长,软件及应用龙头得益于网络及规模效应。根据前文分析,美股能够穿越科技周期公司中硬件类较多,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硬件领域技术创新速度较快,技术迭代为相关企业持续创造新增长点。以半导体为例,行业内存在“摩尔定律”,即随着工艺技术突破,芯片性能每18个月提升一倍,对应逻辑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翻一倍。摩尔定律的演进推动晶体管密度、晶体管材料、晶体管结构的不断创新,进而为半导体企业带来更多业务增长点;其次,硬件的产业较为复杂,涉及诸多环节且全球化分工,容易孕育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硬件领域优秀企业多与产业链本身复杂性有关,即市场足够细分,每个领域都有专业的企业在深耕。依然以半导体为例,整个产业链涉及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诸多子领域,同时半导体还是典型的全球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