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业暴热,欧洲通胀乍冷
时间:2023-06-05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陶冬天下》围绕美国债务上限的攻防总算尘埃落定,股市上涨,恐慌指数VIX也因此跌到15以下,那是疫情以来最低的水平。但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比预期的多出接近一倍,加大了市场对联储局在未来两个月加息的担忧,资金强化加息预期,美国短期国债受压,3月期国债利率上升到5.39%,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高。十年期国债对3个月国债的利差高达169个百分点,这是四十年前沃尔克时代以来闻所未闻的,如此大的利率倒挂,意味著市场深信经济衰退不可避免。

欧洲通货膨胀大幅下滑,西班牙更一步下降到2.9%。中国制造业PMI连续第2个月停留在荣枯线之下。联储局董事、被提名接任联储局副主席的杰弗逊高调宣称,联储局暂停加息可以给政策制定者时间来评估经济形势和政策效果。石油和大宗商品上扬,黄金白银微涨,美元指数稍跌。

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达到339K,这是今年以来第二高的,比起前两个月的数值就大幅反弹,连续第十四个月就业数字超出市场预期。此数字再次证实联储过去十五个月的强势加息,对遏制经济过热效果有限。

聊以自慰的是,时薪同比上涨了4.3%,比前期继续回落。时薪回落在方向上与央行希望见到的相吻合,只是数值上距离央行的期待值尚有相当的距离。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工资增长需要控制在3.5%以下,工资物价的攀比上涨才能被打破,通货膨胀才有可能回落到2%的政策目标。

联储局的杰弗逊高调喊话后,市场中不少人将加息的时间点由6月转为7月,认为联储局可能需要多观察一个月再决定下一步动作。期货市场价格显示,目前市场认为有31%的概率6月加息一码,51%的概率7月加息一码,而一个星期前,市场认定69%的概率6月加息,36%的概率7月加息。

笔者维持FOMC6月14日再加息25点的预测,7月是否加息取决于到时候的数据和经济形势。联储局有足够的意愿暂停加息,来观察连续大码加息后的效果。而且银行形势暂时稳定,给了联储局不急于行动的底气。然而,最近的经济数据的确比较难堪,联储局迫不得已要通过加息来表达以下立场,或6月或7月可能再次加息,笔者认为6月出手的可能性更高。

欧洲5月份CPI通胀大幅回落,西班牙更到了2.9%,距离2%的通胀目标不远了。德国5月份CPI回落到6.3%,比起去年10月高峰期差不多减半。法国和义大利的通胀回落也不错,许多国家一年多来首次出现了CPI的环比下降。应该说欧元区通胀前景出现了出乎意料回落,为未来的增长强劲和利率政策调整打开了大门。

欧元区物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的暴跌。去年3月俄乌冲突爆发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带动起物价的全面上涨。今年以来,石油价格下跌了9%,天然气价格下跌了47%,能源从强烈上涨因素变成了强烈下跌因素。不过食品价格还在上涨,服务业价格还在上涨。

欧洲和美国一样,制造业景气低迷,服务业景气高昂,这在制造业和服务业PMI的分道扬镳看得很清楚。在欧洲,游客爆满、餐厅爆满,完全看不到衰退的迹象。与美国不同的是,欧洲的就业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所以涨工资不像美国那么夸张,对服务业物价的拉动也小很多。不过,员工因为生活成本上升而要求涨工资的情况很常见,工潮此起彼伏。欧洲也出现了惰性通胀,也出现了工资-物价的相互攀升,只是压力比美国小很多。

目前欧洲央行以比较强硬的态度继续围剿通胀。用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的话,就是「我们还有任务要完成」,政策目标不会改变。欧洲央行在6月和7月会议上,预计会各加25点,9月会议则到时候根据最新数据作决定。

在欧洲几个大国中,只有德国进入了经济衰退,法国、义大利和西班牙都可以避免技术性衰退。德国落后于其它大国,一是因为德国受到能源危机的打击最大,一是因为德国制造业很强、旅游业相对偏弱。

中国5月份PMI数据表现不佳。制造业PMI为48.8,非制造业PMI54.5,全部弱过前期数据,弱过市场预期。制造业需求进一步回落,生产跌回到收缩区间,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进一步下滑。需求萎靡,生产指数也就无以为继。装备制造业景气度相对比较高,印证了财政扩张所带来的效果,但是刺激政策没有带来更大范围的经济反弹,传统制造业比较低迷。

大型企业产需双双回升,中小型企业经营走弱,是制造业PMI的另一个特点。大型企业PMI重新站上荣枯线,但是中型和小型企业PMI都大幅回落,内需对中型企业拖累较大、外需对小型企业拖累较大。

非制造业PMI延续回落,建筑业对整体经济的拖累愈来愈大,主要是房地产行业修复很不理想。服务业景气表现相对较好,服务业PMI回落1.3个百分点,但是住宿餐饮等行业仍位于55以上的高景气区间,主要受惠于长假期出行和会展商务活动的恢复。长假期过后,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大幅下降,跌回至收缩区间值得警惕。

总体来看,第一季度因为抗疫政策改变和财政刺激启动带来的增长动能在消退,内生的投资愿望仍然低迷。接触性行业和数字经济表现不错,但是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双双收缩。经济学家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普遍感到担忧,预计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可能有更多的逆周期政策推出,并加快地方专项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