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特估”概念火爆背后,其实也和ESG投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ESG角度看,上市国有企业发布ESG报告的比例远高于民营企业。
摩根大通亚太区ESG证券研究部主管HannahLe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正在推动国企加强ESG方面的资质认证和汇报,公司治理层面的机遇尤其值得关注。
在HannahLee看来,中国企业的ESG评级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那将会是一个重大利好,其中一些企业会受益更大,特别是能源、材料和公用事业板块的国有企业。
展望未来,ESG投资长期前景可期。根据BloombergIntelligence的统计,2016年全球ESG资产规模为22.8万亿美元,2018年增至30.6万亿美元,2021年达到37.8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AUM)的三分之一。
治理机遇下看好能源、材料和公用事业板块《21世纪》:从ESG角度看,上市国有企业发布ESG报告的比例远高于民营企业。你觉得国企是否更值得投资?
HannahLee:中国正在推动国企加强ESG方面的资质认证和汇报,公司治理层面的机遇尤其值得关注。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独立董事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决策、监督、咨询作用,将监督职责的重点聚焦在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潜在重大利益冲突事项上。此外,《意见》还优化了独立董事履职方式,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机制,建立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机制,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披露等事项由审计委员会、关联交易等事项由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事前认可。
《意见》不仅仅对于国企有影响,对于上市公司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企业的ESG评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借此契机改善公司治理,那将会是一个重大利好,其中一些企业会受益更大,特别是能源、材料和公用事业板块的国有企业。
在治理方面分数比较高、排名比较靠前的企业,ROE也会更高,我们也注意到,在今年大规模的国企改革中,第一次把ROE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改革中,受益更多的会是国企。
参考日本经验来看,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也有加强日本企业治理制度方面的要求,这样的改革使得公司治理评分得到了提高,ESG评级也得到了提高,日本企业当时的ROE增长也与此息息相关。
气候适应性领域投资不足《21世纪》:2022年ESG投资似乎面临了一些挫折,你对2023年以及更长期前景怎么看?长线投资者有哪些投资机会?
HannahLee:2022年ESG主题的基金遭遇了很大挑战,在全球都是这样的趋势,背后的原因包括能源危机、去年市场向价值股的轮动等。但即便如此,ESG投资长期前景依旧可期,资产管理规模非常强健,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ESG包含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责任)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带来了公司治理层面的机遇。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其他主题也存在投资机会,例如生物多样性投资,中国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兴趣越来越高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是什么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气候变化是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如果能从生物多样性中找到基于大自然的解决方案,或许能够减缓甚至解决气候变化危机。
现在关于气候变化的基金有一千多只了,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关键,需要快速加大减排力度。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一份报告,警告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可能会升至历史新高,并且很有可能短暂突破升幅1.5摄氏度这一全球升温关键指标。根据2016年生效的《巴黎协定》,各国承诺努力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摄氏度以内,最好努力限制在1.5摄氏度之内。科学家认为升幅1.5摄氏度是一个关键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后,特大洪灾、干旱、森林火灾和食物短缺的发生几率都会大增。
现在气候投资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关注减缓气候变化,但在气候适应性领域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这方面的投资机遇值得关注。去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详细列出了在气候变化面前哪些重点领域可以准备,帮助整个社会未雨绸缪。
《21世纪》:目前中国ESG投资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如何看待中国ESG投资的前景?
HannahLee:目前中国内地ESG资产管理规模在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是比较低的,只有1.2%,约430亿美元。但中国投资者对于ESG方面的投资需求非常旺盛,今年第一季度ESG资产管理规模比去年第四季度提升了5%,今年一季度推出了17只新ESG基金,去年一整年推出了62只基金。
ESG投资升温背后有不少推动因素,例如,去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业投资指引》,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