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要开1000个沿街取服务点,星巴克是慌了吗?
时间:2023-05-12 00:00:00来自:其他媒体字号:T  T

星巴克近期动态不断。

不久前,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来华,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师生交流之余,还在国贸大饭店宴会厅与1000余名星巴克中国伙伴现场交流,同时进行远程连线,与一万多名伙伴在线沟通[1]。这一举动引发行业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舒尔茨此行更多是为星巴克在中国的业务表态、打气。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上世纪九十年代,星巴克来到中国内地,试图在一个缺少咖啡文化的地方站稳脚跟。转眼间数十年过去,如今的中国内地市场成长为能够为星巴克提供强劲增长的模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星巴克也确实以中国内地市场领导者的姿态在发展。

然而,近年来星巴克遭遇了瑞幸、Manner等本土咖啡品牌的强势追赶,其市场份额和增长速度均受到影响。从瑞幸一季度财报来看,其不仅增长势头猛,且门店数量也已突破9000家,而拥有6200余家门店的星巴克,已被瑞幸甩在了身后。

当然,星巴克也在努力求变,在继到店、到家业务后星巴克又推出了“沿街取”服务并计划于年底扩张到超过1000家门店能提供服务。

那么沿街取是否能如星巴克所想带来新的增长?它又会让星巴克的门店选址逻辑发生哪些变化?未来星巴克又将如何面对挑战?

星巴克中国恢复增长,但挑战也不少在舒尔茨来华后不久,星巴克披露了新一季度的业绩情况。

据星巴克发布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截至4月2日)财报显示,星巴克全球收入同比增长14%至87亿美元,净利润增长约三分之一,均超出市场预期。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3%,销量增长4%,但平均客单下降1%。

另一方面,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达6243家,对比一季度财报披露的6090家,新增153家店,开店速度比上一季度翻了一倍。星巴克CEOLaxmanNarasimhan表示,“中国业务的复苏速度正远高预期,能够稳步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与其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有所落后。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星巴克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幅度为15%。其中,美国市场收入为48亿美元,同比增长17%,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9%。这样看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受到了以瑞幸为首的国产咖啡品牌的冲击。瑞幸今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为44.3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5%,在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营业利润为6.784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为15.3%。截至第一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数量达9351家,其中第一季度净新增门店1137家。

除了瑞幸,还有Manner、Seesaw、Mstand等拿了融资逐步扩大规模的咖啡品牌不断涌现,这些本土品牌有些价位在星巴克之下,有些则是与星巴克处于相同价格带,产品花样亦愈发繁多。咖啡市场的百花齐放为本土品牌创造了生存空间,从而让星巴克感受到业绩压力。

就像高管在业绩会上的提醒,星巴克单周销售额增速正在放缓。“我们将继续在本财年面临不确定性,如后疫情时期的顾客行为变化、国际旅行复苏的节奏等。”星巴克预计中国全年同店销售额将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沿街取能成为新增长点吗?星巴克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星巴克CEO在发布财报时提到,中国数字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4%,占比达47%。星专送外卖业务单季收入同比增长21%,占总销售额的23%。这些数据也透露出,人们对空间的需求程度正在下降,星巴克引以为傲的第三空间,似乎对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所减少。

于是,为了应对竞争和变化,3月下旬星巴克与高德地图宣布推出沿街取服务,该服务主要面向在通勤高峰、繁忙路段有咖啡需求的司机或乘客,顾客只需提前在高德地图App上设置好目的地和沿途取餐点,届时不用下车就能拿到自己点的咖啡。

目前,沿街取服务已覆盖了北京、上海两地的150家星巴克门店,预计未来一年内,全国将有超过1000家星巴克门店提供沿街取服务。

与传统的需要更大占地面积、更多设备的汽车餐厅相比,沿街取更像是专门为中国改良的产物,它不要求大面积的专用停车位,与美国星巴克类似的服务相比则有更高效的流程和更精准的时间计算。

据报道,目前能够支持“沿街取”服务的门店,都由星巴克工作人员事先进行现场踩点,至少满足位于一楼、门口方便临时停车这两个要素。

品牌数读通过梳理星巴克门店布局及楼层分布等数据发现,能够满足“沿街取”要求的店铺梳理并不少。

据赢商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星巴克24城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含独立百货)门店数量中,排名前五的地区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基本符合国内市场对咖啡的接受情况。

从另一个维度看,星巴克在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宝龙广场这三家购物中心门店最多,其中万达系布局超过了250家,占比超过了10%,也借助于这些购物中心的下沉,让星巴克在下沉市场逐步发力。

艾媒咨询认为,目前,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竞争激烈,像星巴克、瑞幸等品牌都在向下沉市场布局,吸引潜在消费者,以期提高市场份额。

而在购物中心体量偏好上,星巴克开在5-10万平及10-20万平购物中心的占比超过了70%,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