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挥数字平台优势携手各方力量共绘ESG蓝图
时间:2023-04-14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称之为一家好公司?阿里巴巴给出的答案,是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阿里巴巴去年发布的首份ESG报告中,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ESG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应对一系列全球性风险和挑战的行动框架,也越来越成为全球范围内衡量一家好公司的重要标准!”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对阿里ESG相关负责人的采访,梳理阿里巴巴近年来在ESG实践方面的主要特点与创新经验,为业界提供参考与借鉴。

ESG成为核心战略

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2022年ESG报告中提到,“大家以后能够通过两份报告认识和理解阿里巴巴:一份是财报,一份是ESG报告,前者展现业务的健康度,后者看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价值。”

近年来,阿里管理层高度重视ESG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其定位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和重要基石。

谈及ESG作为阿里的战略意义时,阿里ESG团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ESG是一项秉承长期主义的工作,和公司的三大战略业务(消费、全球化和云计算)都紧密关联,需要深入融合到业务设计中。

首先,可持续消费是全球消费的重要趋势,公司的消费业务也将顺应这一趋势。例如阿里和20多家消费领域企业联合发起了“减碳友好行动”,聚焦低碳商品、低碳物流、低碳营销三大减碳场景,合众品牌之力,提升低碳商品的效能和创新。

其次,ESG和全球化的关联在于,在中国加大制度性开放的背景下,无论是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出海还是海外市场拓展,都越来越和ESG合规及创新息息相关。ESG是全球化沟通的重要桥梁,并将成为阿里建立国际业务合作的基础。

第三,ESG和云计算的关联在于,云计算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公司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公司希望运用科技力量提升阿里云的可持续性,同时致力于解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ESG倡导的科技伦理、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也是阿里巴巴发展云计算等科技的重要基石。

据介绍,为了保障ESG战略更好地实施,阿里建立了完善的三层组织架构。第一层为董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公司独立董事杨致远担任主席;第二层为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由阿里集团战略规划总裁陈龙担任主席;第三层是阿里各业务单元分别设立的ESG工作组,包括集团的ESG策略和运营部以及各业务单元ESG一号位团队。

首创“范围3+”概念

“双碳”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广泛影响了国家政策、企业规划、个人生活习惯等。阿里2021年12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提出,双碳是ESG战略的重中之重。阿里充分发挥科技平台公司的优势,提出三大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范围1和范围2);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范围3),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用15年时间带动平台生态减碳15亿吨(范围3+)。

阿里ESG和双碳事业部总经理杨灵叶表示,和其他互联网企业相比,阿里碳中和实践路径的特点在于减碳没有局限在企业本身,而是在常规的“范围1、2、3”之外,首创“范围3+”的概念,将减碳扩大到平台及相关生态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例如商家和消费者、云计算的客户等。核心在于不只要求阿里自身的减碳和绿色发展,而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带动平台消费者、商户及其供应链共同进行减碳,助力实现整个生态的碳中和及绿色发展。

一般来说,范围3的碳排放数据获取难度已经较大,因其涉及到价值链上下游多家企业。阿里开创式提出的“范围3+”碳排放数据更是关系到千万级卖家、中小企业及其价值链上下游、超过十亿的消费者,数据获取难度会更大。针对这一挑战,阿里ESG团队表示正在重点解决数据核算难点。为此,阿里成立了碳中和专家委员会,汇聚了低碳生态专家和专业机构的力量,以整个生态的力量在构建一套体系,包括如何计量、如何进行科学审计,如何界定哪些是平台带动的减碳量。

携手各方推进碳减排

国内外研究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较高,减碳已逐步形成社会共识,但如何将其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主要难点。阿里的解决方案是促进平台消费者、商家及其价值链一起减碳,这也是阿里实现“平台生态15年减碳15亿吨”的重要路径,并发布了相关工具产品。

面向消费者,阿里2021年发布了“88碳账户”,以淘宝平台为核心,汇集了消费者在旗下多个消费平台上产生的减碳量,包括天猫、菜鸟、闲鱼、饿了么等。阿里“88碳账户”涵盖用户吃、穿、用等70余项生活场景,帮助用户清晰明了记录自己的碳足迹和减碳成果,是公司“助力生态15年减碳15亿吨”的重要实践,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也有重要的意义。

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阿里推出了能耗和碳管理工具“能耗宝”,在将企业能耗情况数据化的同时,以算法优化能源使用,实现平均节能率10%。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能耗宝实现全线上的数据收集、建模、计算、认证,自动生成第三方认证报告,相比较传统形式的碳足迹盘查,可节省约75%的时间、90%的费用。截至2022财年已有1700家企业接入能耗宝。随着越来越多中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