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上海国际赛车场F1赛道迎来久违的发动机轰鸣声。“LotusDay路特斯日——品牌75周年庆典暨赛道嘉年华”在此举办,来自全国多地的路特斯中国车主驾驶爱车在专业的F1赛道上驰骋,路特斯旗下的经典车型Evora、Exige、Elise、007经典传奇座驾Esprit也加入赛道巡游队伍,共同点燃全场激情。
同一晚,路特斯标志性的亮黄色“霸屏”中国七大城市地标建筑,多城联动、引人瞩目。对于过去三年大多通过网络直播参加发布活动的汽车媒体们而言,这种大手笔大阵仗、激动人心的现场活动似乎久违了。
实际上,2023年3月29日,对于路特斯来讲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2023年是品牌成立75周年。第二,去年3月29日,首款纯电超跑SUV路特斯Eletre伦敦举行全球首秀,如今迎来了正式交付,标志着路特斯正式进入生活用车领域。第三,对Vision80战略做五年的总结。
“过去5年时间里,路特斯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体系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淀和布局。以前我们都在水下游,现在终于要浮出水面了。”当晚,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说出了积蓄五年的心声。
不过,对于路特斯而言,举办一场盛大夺目的活动霸屏城市地标、刷屏媒体朋友圈只是开始,更难的在后面:如何重新定义自己,如何从小众走向主流。
“没落贵族”中国求生
路特斯,即便对于汽车业内人士来说,也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稍微了解点历史的,看看英文名字,会想起底盘调校界的“杠把子”选手——英国莲花。但此莲花非彼莲花。
1948年,路特斯成立,创始人安东尼·柯林·布鲁斯·查普曼(AnthonyColinBruceChapman)是工程师和赛车手。从创始人的背景可以看出,这是一家“技术控”公司,追求赛道上的速度与激情,路特斯的产品以出色的轻量化设计、空气动力学与操控设计而著称。
但在英国汽车工业整体没落的大背景下,路特斯和其他英国汽车豪门一样,难逃被多次转卖的命运。1986年,路特斯被美国通用汽车收购;1993年,路特斯又被转卖给收购布加迪的意大利商人RomanoArtioli;1996年,马来西亚汽车制造商宝腾集团收购路特斯80%的股份。
宝腾收购路特斯后,对其业务进行了拆分,一个是汽车公司LotusCars(莲花汽车),主要从事整车制造;另一个是汽车工程公司LotusEngineering(莲花工程),主要从事汽车设计开发,以及底盘调校等业务。
2017年,中国吉利集团与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集团DRB-HICOM签订协议,收购DRB-HICOM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路特斯集团51%的股份。
成为吉利集团的一员后,亏损多年的路特斯开启品牌复兴。2018年,路特斯发布Vision80十年计划,在2028年路特斯品牌成立80周年之际,完成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的全面转型。
细数被吉利收购之后的5年,路特斯的确开展了一系列力度不小的自救转型:
首先是双总部运营。效仿沃尔沃采取双总部设置,在英国诺福克郡的总部之外增设中国中部,以“中英双引擎”驱动未来。2022年11月,路特斯大厦落户上海浦东,与保时捷中国总部为邻。
第二是加速推新品。2019年,发布首款纯电超级跑车Evija;2021年11月,最后一款纯燃油跑车Emira国内上市;2022年10月,发布首款纯电智能HyperSUV——Eletre,并计划在未来4年内发布3款纯电产品。
第三是智能化生产基地投产,在武汉自建总投资90亿元的工厂,设计产能15万辆,2022年8月投产,是集生产智能化、数字精益化、高度柔性化和生产绿色化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第四是成立新公司。2021年8月,成立武汉路特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路特斯科技”),定位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计划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等领域加速布局,面向全球市场打造超高端纯电智能汽车。
第五,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借壳上市。今年1月,路特斯科技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LCAA达成并购协议,双方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成合并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超过50亿美元。由此,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的“大资本”战略版图上,再落一子。当然,这也意味着此前小众的路特斯必须走向主流。
挑战“三重门”
放到10多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时,路特斯上述一套自救组合拳打下来,品牌声誉大涨是一定的,销量连年翻番也不是梦。但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黄金年代”、品牌小众的路特斯,迎来的则是销量连年下跌,有些年份下跌幅度甚至超过50%。对于2017年全球销量只有1600辆的路特斯而言,品牌复兴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对于眼下的路特斯而言,首要的挑战是品牌知名度。莲花汽车在中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由于中文的莲花汽车品牌已经被此前与莲花工程有过合作的青年汽车注册使用,正宗的路特斯进入中国后只能放弃颇有群众基础的莲花汽车名称,改用英译名。
对于路特斯来说,虽然终于在中国市场扎根,但时过境迁,如今其在中国汽车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模糊而遥远。
积极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口号喊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到技术与产品、营销与品牌等具体细节上,并不容易。而且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是所有豪华品牌都在做的,某种程度上越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