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低增长常态 金融科技中概股调结构突围
时间:2023-04-03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当低增长成为常态,金融科技公司如何应对?

金融科技中概股近期陆续披露2022年财报。2022年,面对国际环境和行业周期多重挑战,合规转型过程中贷款利率进一步压降(24%以内)以及个人信息合规再收紧,市场忧虑情绪弥漫,导致金融科技中概股公司必须调整业务策略,以应对持续增加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财报发现,多家金融科技中概股公司在营收、利润“双降”的同时,通过加快客群调整和节流降本以保证业务增长。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随着低利率常态化,平台盈利承压,轻资产模式业务开始发生分化。此外,向海外扩张开始为一些机构带来显著回报,这是否能金融科技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也值得观察。

增长降速新常态

截至北京时间3月30日,已有信也科技(NYSE:FINV)、陆金所(NYSE:LU)、乐信(LX.NASDAQ)、奇富科技(原360数科,03660.HK、QFIN.Nasdaq)等金融科技中概股头部公司发布了未经审计的2022年财报。

与业内预期相符,随着助贷合规监管进入深水区,增长降速正在成为行业常态。整个信贷行业在24%的利率红线之下,平台面对的客群生态和盈利模式都在发生转变。

在反映经营规模的促成贷款规模上,在宏观环境动荡的年份中,行业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率全线放缓。2022年,陆金所促成贷款77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16亿元下降48.7%;乐信促成贷款2050亿元,同比减少4.3%;奇富科技撮合及发放贷款规模为4124亿元,同比增长约15.5%;信也科技2022年全年交易额为1754亿元,同比增长27.7%。而行业这一增速数据在2021年度通常保持在20%—80%。

但在贷款规模仍维持增长的同时,2022年行业参与者的营收和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缩水,有些机构更是迎来了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头部机构中,陆金所营收581.16亿元,同比下降18.64%;奇富科技营收165.54亿元,同比微降0.43%;乐信营收98.66亿元,同比下降13.31%;信也科技实现增长,其营收111.34亿元,同比增长17.57%。

净利润方面则是更加明显的衰退。其中,信也科技为22.66亿元,同比降幅为9.67%;奇富科技为40.24亿元,同比下降30.4%;陆金所为86.99亿元,同比下降48.23%;乐信为8.20亿元,同比降幅达64.88%。

部分原因显然与贷款合规进程中的贷款利率的压降有关。将贷款利率压降在24%的红线以来,一定程度意味着客群的普遍上移,这也在财报中有所体现——奇富科技首席风险官郑彦称,2022年公司将重心放在相对更优质的群体,从而显著降低风险敞口。信也科技同样在财报中提及,将业务转向资质更好的借款人。

但在下行环境中,上述机构“90天+逾期率”(M3+逾期率)均呈现走高趋势。截至2022年12月31日,乐信90天以上逾期率环比从2.66%下降到2.53%,但同比仍增加0.61个百分点,30天以上逾期率为4.62%。同期,陆金所促成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4.6%,其中无担保类信用贷款的逾期率5.2%,两项数字环比均有抬头。奇富科技合作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M3+逾期率为2.03%。信也科技其90天以上逾期率为1.41%,但同比也有微升。

这反映了导致利润下滑的另一个原因。记者注意到,陆金所财报显示,公司的信用减值损失从2021年底的25亿元增加到2022年第四季度的63亿元,增加了147.1%,主要是信贷风险敞口增加和信贷业绩恶化导致拨备和赔偿损失增加。而奇富科技2022年财报中相关拨备总额超过了65亿元。

轻资产业务分化

在此背景下,机构业务端的结构调整成为必然。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金融科技基于合规与估值大力发展的轻资产业务(指不由助贷平台承担本金风险的业务),正发生动态分化。

以最早希望通过此业务推动“降速提质”的乐信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其不承担信用风险的科技赋能服务收入为4.1亿元,同比降低34.6%,环比降低17.4%;2022年全年该收入达到18.5亿元,同比降低33.2%。财报称,这主要是由于分润模式的“轻资产”贷款规模下降。

在此领域业务量的龙头是奇富科技。根据财报,2022年,其轻资本模式等不承担本金风险的平台服务业务放款量超过2311亿元,占放款总额的56%。但该业务项的营收却较2021年在下降。

一位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直言,轻资产模式盈利水平一般,但是收益相对稳定、风险可控,尤其是代表了监管鼓励方向。但如果这部分业务利润情况一直不好,或者银行对承担风险有顾虑,也不排除有进一步收缩的可能。

一位华东地区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认可上述观点。他告诉记者,利率压降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业绩增速有很大冲击,市场上的优质人群有限,重新瞄准一个群体需要积累风控策略和数据模型,牺牲了不少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对于轻资产模式的态度不一。一位城商行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风险偏好不同,但能承受的边界显然要与自身规模挂钩,中小银行本来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复杂宏观环境下风控更趋谨慎,其实还是希望助贷平台可以兜底。

“虽然大银行通常可以接受轻资产模式,但其对助贷渠道的依赖不大,且通常合作方不固定,小银行又不愿意承担风险,这导致目前‘卖’风控技术比以前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