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监管机构已经介入,并为硅谷银行兜底,但市场恐慌情绪仍在加速蔓延。
3月13日,恐慌情绪传导至欧洲股市,欧洲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意大利裕信银行在米兰市场下跌4.9%之后停牌。
北京时间13日晚间,美国总统拜登向市场喊话,对美国银行系统有信心!
美联储为硅谷银行(下简称SVB)托底未能提振银行股,地区性银行股暴跌,大型银行股表现稍好,标普500指数金融板块下跌了约3.8%。截至收盘,美股三大指数仅纳指上涨,道指和标普500指数下跌。
与此同时市场开始押注SVB暴雷风波可能促使美联储暂停加息,一些投资者甚至希望央行能在今年降息。此外,在押注美联储暂停加息的道路上,本周二公布的美国2月CPI数据或将提供更多线索。
拜登:对美国银行系统有信心
北京时间13日晚9点,拜登就美国银行业形势发表了讲话。
拜登表示,针对硅谷银行和SignatureBank事件,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天采取了迅速行动,美国人可以对美国银行系统有信心。
“上周,当我们了解到银行的问题以及它们可能对就业、企业和银行系统整体产生影响时,我指示我的团队迅速采取了行动。”拜登强调,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已经控制了SignatureBank和硅谷银行的资产,美国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资金将来自存款保险基金。
与此同时,上述银行的管理层将被解雇,银行的投资者也得不到保护。“投资者了解风险并选择冒险,当风险没有回报时,投资者就会赔钱。”拜登说。
“没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最终必须降低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风险。”拜登称,将要求国会和银行监管机构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以减少类似银行倒闭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并保护美国的就业市场和小企业。
恐慌情绪蔓延,欧美银行股崩盘
硅谷银行、Signature银行相继关闭造成的恐慌持续蔓延,欧美银行股惨遭抛售。
恐慌情绪传导至欧洲股市。欧洲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意大利裕信银行在米兰市场下跌4.9%之后停牌。
当地时间周一,美股主要指数全天震荡,多空情绪反复博弈。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收跌5.83点,跌幅0.15%,报3855.76点;道指收跌90.50点,跌幅0.28%,报31819.14点;纳指收涨49.95点,涨幅0.45%,报11188.84点。
盘面上,银行股集体重挫,地区性银行为重灾区。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第一共和银行盘初跌近79%,收跌近62%,连跌六日至2012年以来最低,创上市来最大单日跌幅。
阿莱恩斯西部银行一度跌85%,收盘跌47%至2020年3月来最低;西太平洋合众银行一度跌近60%,收盘跌21%至2011年来新低;总部位于田纳西州的FirstHorizon银行一度跌33%。
受波及较深的还有资管巨头、资产值为美国第八大银行的嘉信理财。该股盘初最深跌23%,创史上最大单日抛售幅度,收盘跌幅超11%。
此外,大型银行股中,花旗跌7.45%,富国银行跌7.13%,美国银行跌5.81%,瑞信跌4.51%,高盛跌3.71%,摩根士丹利跌2.29%,摩根大通跌1.80%。
市场担忧,美联储持续加息将导致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加剧。在这种担忧下,使得市场美联储加息预期骤降。
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再起。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Tool,当前市场押注美联储年内可能降息50个基点。
第一共和银行利空不断
有硅谷银行的惨痛教训在先,投资者们正在努力寻找并试图避开下一个可能倒下的银行。下一个倒下的又是谁?
显然,投资者们的目光聚焦在了第一共和银行身上。
资料显示,第一共和银行成立于1985年,与硅谷银行同样位于加州。其2022年财报显示,第一共和银行截至2022年末的资产规模为2126亿美元,存款规模为1764亿美元。
这家银行主要服务的是高净值客户,是一家领先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公司。Met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马克·扎克伯格就是它的客户之一。
市场担忧的是,第一共和银行与硅谷银行类似,同样面临流动性风险。
赶在周日深夜,第一共和银行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该行已经从美联储和摩根大通处获得额外的流动性支持,并进一步加强流动性。在不计算美联储BTFP工具的情况下,目前整体可用于经营活动的流动资金超过700亿美元。
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一系列海外金融体系风险正逐渐暴露。
汇丰银行以1英镑收购硅谷银行的英国子公司客户存款,另有一个私募股权公司财团向英国财政部和英国央行提交正式的收购提案。截至收盘,汇丰银行美股收跌2%。
美联储将调查其对硅谷银行的监管,并于5月1日发布调查结果,央行副主席巴尔领导调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计划对硅谷银行举行第二次拍卖。
资管巨头嘉信理财则称超过80%的存款符合FDIC全保指标,并向投资者保证“可以获得大量流动性”,称没有看到大量资金外流,预计一季度收入同比增10%,调整后税前利润率超45%。
阿莱恩斯西部银行周一称储户存款“适度”流出,现金储备超过250亿美元且仍在增长,受保存款超过五成。
华尔街分析师称,存款来源较为单一、且未投保存款比例较高的中型银行仍可能面临挤兑风险。在脆弱的环境中,银行将提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