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后的一年半间,在线教育企业使尽浑身解数,生存压力依然高悬。
业内明星企业高途(GOTU.N,股价4.61美元,市值11.95亿美元)对“濒死体验”不算陌生。成立至今的九年内,它经历了两次“生死时刻”——第一次是因为现金流吃紧,第二次是被迫转型。直至2022年度,高途实现扭亏为盈,闪烁的红灯警报才暂时解除。
但转型路线依然在摸索中。今年初,一向低调的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开设了短视频平台账号。出现在直播间的陈向东,为公司旗下助农直播带货新业务铺路,试图突破业内转型的固有体系。
尽管前有东方甄选一炮走红被奉为范例,这条破局之路仍不好走。3月9日,在北京办公室里,陈向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助农直播门槛高、周期长,目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很小。他说,“从未见过撞到一个风口就能持续稳定几十年的企业”,已做好了长期打地基的准备。
直播之外,高途还尝试了素质教育、兴趣教育、银发经济等领域,目前皆处于发展初期。而能从亏损几十亿到再次盈利,成人教育业务才是高途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陈向东看来,从K12到成人教育,细分赛道的差别促成了公司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的转变——以往“客来伸手”的日子不复存在,未来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提升复购率和建设品牌口碑上。
此外,AI浪潮背景下,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等内容成为热议话题。技术演进可能给教育业带来的改变,也是陈向东密切关注的方向。
“从未见过撞到一个风口就能持续稳定几十年的企业”
NBD:高途最初是怎样决定开始转型的?目前研发投入较大的是哪个业务?
陈向东:“双减”政策出台后,包括我们在内的从业者最先想到的,是还要不要继续做教育。对高途来说,这个初心是不变的。确定了这个想法之后,要考虑的下一个事情是,未来还能怎么做教育,也就是如何转型,最终定下了成人教育等方向。
研发方面,现在高途研发投入的“大头”是在素养培训板块,“双减”后我们这方面的投入和规模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整体来看研发支出的变化不大。任何一家教育公司要走得长远,在研发上的投入一定要是持续的、稳定的、增长的。研发投入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家长不断提高的需求,一旦产品不能满足学生最新的学习需求,肯定是留不住客户的。
NBD:当前高途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哪些板块,在成本控制方面都做了哪些调整?
陈向东:目前高途的业务主要是五个模块。我们分析发现,大学生等成人市场的学习需求仍在,这也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业务之一;第二块业务是与小学、初中、高中生相关的素养类培训;第三块是智能学习产品;第四块业务是一些创新的边界探索,如面向银发群体的书法培训等;最后一部分业务,是我们去年成立的高途佳品,主做助农类的直播带货。
除了开源,高途还制定了更加精准的获客营销策略,在定义聚焦业务的过程中,公司也砍掉了一些因能力不够等原因无法展开的业务,比如土建等相关的培训,将资源聚焦在更少的业务上。
NBD:成人教育,包括创新探索,和此前的K12教育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公司的员工,尤其是师资是否有流失?创新业态对业绩的贡献如何?
陈向东:高途到目前为止创办了不到九年,已经历过两次重大的生存危机。第一次的时候,公司账上现金流吃紧,差点做不下去;第二次就是大的政策调整背景。最高峰时,我们有三万多名员工,目前的员工数量是一万人左右。彼时,我还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直到现在,当时的画面都还在我脑海中。离开的两万多名员工,有的还在教育行业,有的已经转行了。
从目前的转型成果来看,财务方面,经历了亏损十几亿元后,2022年高途已经实现了盈利,收入不断增长,也有精力和资本去做更多的探索。客户反馈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家长的净推荐值明显比2019年和2020年要高,投诉率有所下降。这些数据,在以往公司快速发展打营销战的时候,是很难实现的。至于创新业务,不论是银发经济的探索还是助农直播,都还在初级阶段,素养培训、大学生业务是营收的主要来源。
NBD:教育企业做直播的优势有哪些,如何看待当前的直播环境和未来空间,目前公司的直播业务规模和效益如何?
陈向东: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做线上教育其实也是做内容,直播也要注重内容,我们有天然的基因。目前,高途的直播业务约有100名员工,还处在打磨阶段。从人员上看,主播直播和教师讲课,某种程度上都是育人。
当前直播市场还是缺乏有深度、产出有教育意义内容的主播。和他们相比,教师经历了近万小时的讲课训练,无论是同理心还是表达能力,都有很大优势。
至于直播这个风口热度还能维持多久,我从未见过撞到一个风口就能持续稳定几十年的企业。教育企业试水直播,一定不能蹭热点和追风口。未来,直播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市场也需要时间来培育,我们甚至做好了十年、二十年的准备。
目前,公司带货以农产品为主。过去,大部分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做农产品带货也有门槛,需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