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爆雷前抢发年终奖?
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在爆雷并被政府接管前几个小时内,硅谷银行的管理层给员工和高管们发放了2022年的奖金。
报道称,目前这笔奖金的具体数额尚不清楚,但来自美国招聘信息网站Glassdoor.com的信息显示,该银行一年发给员工和高管的奖金范畴大概在1万多美元到10多万美元。其中,初级的助理岗为1.27万美元/年(约合人民币8.29万元),常务经理则在14万美元/年(约合人民币96.7万元)。
目前,已经接管了硅谷银行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拒绝就此事置评。
美国监管当局为硅谷银行储户托底并提供250亿美元紧急贷款
硅谷银行事件后,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上周日采取行动,以确保储户资金安全,并设立了一个由财政部提供资金的规模为250亿美元新贷款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存款机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美国财政部上周日在与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联合声明中表示,硅谷银行储户“将从3月13日开始可以支取其所有资金,与解决硅谷银行问题相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受此提振,周一开盘,美股三大股指期货亚盘均涨超1%,比特币大涨10%、避险情绪降温,日元回调。
外媒:硅谷银行倒闭影响蔓延,欧洲金融机构损失300亿英镑
据美国布赖特巴特新闻网当地时间3月11日报道,美国加州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一夜之间波及多国金融机构。英国和欧盟的贷款机构有近300亿英镑的资产化为乌有;英格兰银行也介入接管硅谷银行英国分公司的破产程序,以保护相关英国企业的存款。
报道称,硅谷银行倒闭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破产案。自10日以来,包括英国主要银行在内的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出现暴跌。这个欧洲-英国银行业指数单日累计下跌3.8%,335亿欧元资产消失殆尽。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一些大银行股价大跌,其中汇丰银行下跌4.6%,劳埃德银行集团下跌3.3%,国民西敏寺银行下跌2.5%。
报道称,硅谷银行的英国投资者据说没能从这家投资银行的英国分公司提取出资金。人们因此担心,如果政府不干预挽救,这家银行可能破产。
英国科技初创企业游说团体称,其成员中间存在“恐慌”。执行董事多姆·哈拉斯说:“我们知道,有很多初创企业和投资者与硅谷银行英国分公司有大笔业务,他们会非常担心。”
据报道,为应对硅谷银行倒闭和可能的“传染”,英格兰银行10日深夜发表声明称,计划利用其银行破产方案解决硅谷银行英国分公司的困境,这将使单个储户在未来数天可以从政府的存款保险计划中最高拿回8.5万英镑。
然后,有关方面将指定一个管理机构负责偿债过程,在债权人和大储户之间分割英国分公司的剩余资产。
报道称,为平息恐慌,英格兰银行说:“硅谷银行英国分公司在英国影响有限,对金融体系没有支撑性的关键作用。”
下一个是谁?爆雷事件会传染?多机构解读硅谷银行后续影响!
近日,以美国银行业为首的金融市场动荡持续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目光,此次事件焦点在于硅谷银行(以下称SVB)迅速爆雷破产后的各方应对与风险传导影响。期货日报记者汇总多家金融机构报告、专业分析师解答与美国金融业各方最新回应,尝试进一步厘清此次爆雷是否将对美国金融市场构成连锁效应,以便于国内外投资者把握好市场投资配置风险与潜在机遇。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分析师刘政宁、肖捷文表示,SVB事件简单来讲就是一次因美联储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流动性危机,而促使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了SVB为代表的部分银行“短债长投”带来的期限错配与美联储加息深化引发的风险暴露。
SVB作为一家主要为科创类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的上市银行,在2022年年末坐拥2118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按照合并资产排名来看,为全美第16大银行。而在危机爆发前三天,《福布斯》杂志还将2023年美国最佳银行颁给了SVB,表现了对其业务模式的认可,SVB也表示很荣幸连续5年被该机构评为美国最佳银行,这无疑让此次事件更增加了看似荒诞的黑色幽默,让全球投资者不禁发问,为何一家过往成绩优秀的美国银行如此脆弱?
刘政宁、肖捷文在报告中称,从SVB资产配置组合来看,由于近三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裕,投资热情高涨,使得科创企业获得了大量资金,并将其存放在SVB,而SVB由于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贷款投向,转而将大量存款用于购买久期较长的美国国债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也就是“短债长投”,这带来了期限错配。
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不断加息,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热度下降,科创企业现金加速消耗之下对SVB的提现需求激增。一般来看,SVB可以出售美债和MBS等流动性资产来应对提现需求,但由于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这些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这意味着如果SVB提前出售这些资产将蒙受投资损失。最终为满足客户需求,SVB“壮士断腕”折价出售资产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反而加大了市场对SVB资不抵债的担忧,加剧了挤兑和市场恐慌情绪。
刘政宁